神經內分泌腫瘤不易診斷 醫師:健檢可早期發現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消化科醫師蔡坤峰今天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對一般人較陌生,但近年發生率漸增,發生原因不明且不易診斷,但隨著健檢和內視鏡檢查普及,有些可早期發現。
蔡坤峰指出,神經內分泌腫瘤好發於40歲至69歲,男性高於女性,可能和人體神經系統分布有關,約6成生長在胰臟或胃腸道,其次是肺部及支氣管。
他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分為功能性腫瘤及非功能性腫瘤;功能性腫瘤中的胰腸胃道腫瘤,多以熱潮紅、腹痛、腹瀉、低血糖、盜汗等症狀表現;非功能性腫瘤因沒有症狀,發現時已較嚴重且合併轉移。
神經內分泌腫瘤不易診斷,從發生到診斷約需5年至6年的時間,但隨著健檢和內視鏡檢查的普及,有些生長在消化道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得以早期發現,且透過內視鏡手術切除。
蔡坤峰說,神經內分泌腫瘤病程緩慢,存活期率高,但不同期別有不同的治療方式,目前健保給付已通過新型長效型體抑素,可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進行控制,提升無症狀存活期的可能性。
蔡坤峰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多屬低惡性度預後佳,但仍有潛在的惡性化轉移風險,一旦懷疑就要儘快進行抽血及影像內視鏡檢查,期以早期發現治療。
推薦文章
-
乳癌術後5階段 保養不可少
-
糖尿病男為控病情「晚餐後超認真散步」走一周差點截肢!醫揭飯後運動5原則
-
中風最可怕的不是死亡,是失能!中風3徵兆別輕忽 把握黃金治療期
-
減葷多蔬救地球 永續低碳生活市集吸引2000人響應
-
34歲創作歌手癌逝!鼻塞、鼻分泌物、頭痛…NK/T細胞淋巴癌症狀像感冒易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