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防疫 護孫阿嬤恐慌症上身
冬天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發燒,台灣進入流感流行季節,近10個月流動在空氣中的氛圍都相當緊張,但精神科持續守護著不安的心靈,期盼幫助每一個患者的身與心取得平衡。
在疫情警報拉得最緊的三、四月間,醫院大廳、迴廊都空蕩蕩,個案走進診間多半形色匆匆、長話短說,他們大都因狀態不佳,不得不「深入虎穴」。
A同學受強迫症所苦,本來規則服用血清素回收抑制劑類抗憂鬱藥物,症狀也還頗穩定,但疫情當頭,花在洗手、清潔、防護的時間和心力,讓他吃足了苦頭,所幸A同學如期回到門診報告情況,與醫師討論並調整藥物,才獲得改善。
六十多歲的C女士則是少見的初診個案,她平日很忙,還得接送孫女,在公共運輸匆忙來去間,很擔心自己會不會帶了病毒傳給孫女,一次在捷運站內就突然喘不過氣來,伴隨心悸、發麻、感覺快吸不到氧氣而昏倒,送急診經檢查都沒問題,未料幾天後又發作一次,這次急診醫師在處置完畢後,建議她到精神科就診。經確診為「恐慌症」,需要靠抗憂鬱及抗焦慮藥物來治療。
E先生在8月回診,前一次5月份就診因為擔心「被無薪假」,搞得抑鬱煩躁,為此提高抗鬱藥劑量;最近訂單回流,工作雖繁忙,心裡卻篤定不少,情緒也就沒那麼低落了,但由於藥劑調高,出現腸胃的副作用,因此將他的藥物減回原先劑量。
2020年摻雜幾許不安和懸念,新冠肺炎疫情在台灣是否捲土重來?看來「防疫新生活」恐怕將是常態了。
推薦文章
-
別漠視心理腫瘤 家人互動是抗癌關鍵
-
沒有香蕉!營養師大讚「10種解憂食物」吃了心情超好 咖啡、花生、全麥麵包、雞肉上榜
-
醫病平台/醫生,我的藥沒有效?在地知識與跨文化理解——北印度公立醫院田野觀察紀實
-
吳佳璇/當爸媽拒絕請外勞…不要忘記這些重要協助
-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父母相繼病倒臥床 妻累出身心症候群!陳思銘:最怕長照成為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