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者有8成是憂鬱患者 醫:陪伴安慰謹記4不原則
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自殺防治協會自2003年起,將9月10日訂為世界自殺防治日,而根據統計,自殺者其中約有八成為憂鬱症患者,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多名醫師聯手呼籲全民一起對抗憂鬱症,也提醒民眾,當發現周遭家人朋友有憂鬱症傾向時,應謹記不鼓勵、不責備、不駁斥、不干涉4不原則,陪伴親友走出低潮。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周伯翰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020年憂鬱症將是僅次於心臟病導致身體失能的疾病,但除了憂鬱症之外,久病纏身、年紀老大、個性衝動、物質濫用等都會增加自殺的危險性。
他也發現,在新竹地區「工作過勞」也是常見導致自殺的危險因子,曾有1名須24小時手機待命的工程師,因過勞而產生厭世、輕生念頭,幸好家人陪伴就醫,經過生活調整、藥物及諮商後,已大幅改善。
周伯翰也指出,許多研究顯示憂鬱症不僅是心理疾病,更是大腦疾病,會讓體內發炎因子升高,繼而影響免疫力,增進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且由於多數患者不知自身已有憂鬱症,根據健保分析,僅有五分之一患者就醫,認為只是心情不好,或因對疾病有偏見而抗拒就醫。
周伯翰表示,大多數憂鬱症患者認為親友是幫助他們走出來的重要助力,但也提醒民眾4不原則,「不鼓勵」意即不對患者說正面思考言語、「不責備」患者為何出現憂鬱、「不駁斥」患者只是想太多、「不干涉」患者用藥等狀況,親友可透過關心、傾聽、陪伴、鼓勵患者說出心事,或到戶外走走,甚至就醫等。
中醫科醫師周書玉則建議容易情緒抑鬱的人,可用玫瑰花、薄荷、佛手、枸杞作為茶飲,疏肝解鬱。因氣鬱影響身體機能造成體虛的情況,可選用黃耆、黨參、紅棗作為茶飲或藥膳;生活作息方面,宜建立規律的生活,早睡早起,培養運動習慣。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推薦文章
-
肺栓塞可能導致器官永久傷害 醫師說出現這關鍵症狀快就醫
-
「當我塑膠做的喔!」 醫師提醒:塑膠顆粒入侵恐傷腎又傷心
-
醫病平台/我怎麼成為「不倒翁」?
-
南台豪雨恐爆類鼻疽 3步驟防疫
-
低溫高溫都要注意!研究:2日內氣溫驟升或驟降增急性中風風險,2種族群最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