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病毒/為什麼是我?輔助療法協助憂鬱者轉念
治療憂鬱症對患者而言,是一條漫漫長路。在尋求醫療協助的同時,該如何減少社會對於憂鬱症的污名化也是一項重大課題。
心理諮商師白詩淵設計一款桌遊《小柔的最後一天》,讓玩家們透過遊戲,感受到憂鬱症患者所處之情境,讓社會大眾能夠更加包容與理解憂鬱症患者的生命狀態。
另外,如何引導患者「轉念」,也是不少專家致力的課題。藝人譚艾珍與歐陽靖學習量子轉念引導技術課程,希望能為「轉念」找出邏輯性引導步驟,藉此來幫助更多憂鬱症患者。
但最重要的是尋求專業醫療協助,由台北榮總率先引進的重覆透顱磁刺激 (rTMS),被認為是難治型憂鬱症患者的希望。
有些相信憂鬱症可治癒,但有些人認為這是一輩子的奮戰。無論如何,透過專業人員的協助,讓憂鬱症患者走在治療的路上不再孤單。
推薦文章
-
血友病是血癌嗎?孩子怕痛一定要打針嗎?給血友病家長的治療、照護大補帖
-
高爾夫球員比一般人多活5年 權威教授解密關鍵「每日花2小時延壽」
-
憂鬱風暴險毀愛情?AI線上諮詢+腦刺激療法逆轉命運!
-
你吃的鹽可能會影響你的情緒!研究揭示高鹽飲食與憂鬱症風險有關
-
🎧|2025癌症論壇/罹患「這種」早期肺癌,癌症復發、轉移風險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