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病毒/為什麼是我?輔助療法協助憂鬱者轉念
治療憂鬱症對患者而言,是一條漫漫長路。在尋求醫療協助的同時,該如何減少社會對於憂鬱症的污名化也是一項重大課題。
心理諮商師白詩淵設計一款桌遊《小柔的最後一天》,讓玩家們透過遊戲,感受到憂鬱症患者所處之情境,讓社會大眾能夠更加包容與理解憂鬱症患者的生命狀態。
另外,如何引導患者「轉念」,也是不少專家致力的課題。藝人譚艾珍與歐陽靖學習量子轉念引導技術課程,希望能為「轉念」找出邏輯性引導步驟,藉此來幫助更多憂鬱症患者。
但最重要的是尋求專業醫療協助,由台北榮總率先引進的重覆透顱磁刺激 (rTMS),被認為是難治型憂鬱症患者的希望。
有些相信憂鬱症可治癒,但有些人認為這是一輩子的奮戰。無論如何,透過專業人員的協助,讓憂鬱症患者走在治療的路上不再孤單。
推薦文章
-
🎧|五口命案揭心理危機!醫解析「三明治世代」壓力源與解方
-
開學情緒風暴 3原因困擾青少年
-
整天焦慮、覺得累…可能是一早起床「1習慣」 讓你神經衰弱
-
超級害怕蜘蛛?學者揭密:治療蜘蛛恐懼症的方法出乎意料地簡單
-
每天水喝不夠讓你「壓力飆升」還會引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憂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