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種下希望 裕利醫藥讓永續在社區中發芽
永續不只是管理層的口號,也能從每一位員工的雙手開始。裕利醫藥自2019年起,號召員工參與植樹計畫連續5年。不單純種樹,更與原鄉部落合作種植當地經濟作物「馬告」,由耆老採收、青年販售,收益則為長者的餐食加菜,不只帶動當地經濟,也將文化傳承下去。
醫療業排碳高 從職場到家庭一起行動
根據國際健康無害組織的報告,醫療產業是全球第五大溫室氣體排放源,碳排放主要來自設備、藥品、器械的供應鏈,以及醫療院所空調、照明帶來的能源消耗,和廢棄物處理。
為此,裕利醫藥透過植樹活動,讓公司同仁和家屬一起參與,更透過種樹讓孩子理解「永續」不只是口號,而是每個人都能參與的生活態度,落實永續行動,連台灣總裁周志鴻也從不缺席。
讓永續行動轉為社區裡實際的溫暖
一開始,裕利與林務局合作,員工們在桃園物流中心不遠的觀音草漯沙丘,種下五百株防風林,幫助減碳,也守護沿海生態。接下來幾年,植樹的足跡走進南投和社自然教育園區,之後更與宜蘭大同鄉的泰雅族英士、寒溪部落合作,於原住民保留地種下當地泰雅族的經濟作物「馬告」,不只增進碳吸存,更支持部落經濟發展,兼顧環境永續與社會共好。
在與部落合作的過程中,也見證了永續行動的社會影響力。這些樹木逐漸成長,不只在環境上吸收二氧化碳,更為當地帶來新的可能。過去兩年種下的馬告已經開始結果,由耆老採收、青年販售,收益則用來為長者的餐食加菜。期望未來的產量與收益也將逐步提升,進而帶動部落在地經濟、青年就業機會與文化傳承。
截至目前,員工們一共種下了4,800棵樹,包含黃槿、櫸木、馬告與相思樹等原生物種。根據農業部資料顯示,一棵成樹每年約可吸收5至10公斤二氧化碳,換算下來,裕利所種植的樹木每年約能吸收48公噸二氧化碳,等於600戶家庭一天的用電排碳量。
從同仁到部落,從土地到日常。未來,裕利也將這份永續理念延伸至更多面向,持續深化對環境的關懷與對社會的支持,讓永續不只是長期願景,更是實踐。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在10月18日、19日舉辦的「2025健康永續行動×蔬食生活市集」,裕利台灣總裁周志鴻將進行「讓醫療更永續:供應鏈的綠色實踐」的主題演講,將會與大家分享台灣裕利在醫藥物流上實踐的永續行動,更會分享如何攜手醫療供應鏈夥伴放大綠色影響力。活動包括:行動講壇、醫院健康永續評選頒獎典禮、蔬食競賽暨頒獎、低碳生活市集等,強調健康與永續發展的連結。
推薦文章
-
謝明華/數位科技驅動之下的綠色醫療:在地球與生命之間,尋找一條共生之路
-
台灣康匠 致力永續環保的口罩 全台第一取得口罩碳足跡認證
-
用生命教育書寫永續:龍巖的溫暖實踐
-
逛大賣場要注意...好市多北投店、家樂福重慶店二氧化碳濃度超標
-
吃全榖不只顧健康、還可以為地球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