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Ep3. 新生代演員安德森照顧失智阿嬤,用藝術找到生命出口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粉絲團成立至今八年,陪伴無數失智者及家屬,回答過數萬個失智症照顧問題,最常聽到的照顧者都是配偶、兒女或媳婦,卻很少出現年輕的孫字輩照顧者,而新生代演員安德森就是少數案例,因此,「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主持人陳韻如特別邀請安德森上節目,請他分享照顧失智阿嬤十一年的親身經驗。
失智阿嬤罵三字經 他難過不捨
「我從小跟阿嬤睡在同一張床,到大學畢業才有自己的房間。」對安德森來說,照顧與他感情深厚的阿嬤是自然而然的事。國中開始幫阿嬤注射胰島素及陪伴就醫,大學期間阿嬤發病,之後他父母及妹妹搬走,家裡只有他跟阿嬤以及一名外籍看護。在年輕人的夢想清單裡,應該有許多等待完成的計畫,但其中一定不包含照顧失智的阿嬤。扛下責任之後,人生計畫也變得不一樣。
阿嬤是典型阿茲海默症,病程進入中重度之後非常辛苦,經常把安德森誤認識自己的兒子,看到他就一直掉眼淚,阿嬤幾乎每晚無法入睡,有時喃喃自語、有時大吼大叫,咆哮內容讓他驚恐又不捨,「人生中第一次聽到阿嬤罵三字經,比八點檔還寫實,我真的很想知道阿嬤的大腦到底經歷過什麼樣的事件。」
辛苦漫長的照顧之路 成創作動力
主持人陳韻如感性地詢問他如何平衡生活,安德森坦言當下沒想這麼多,漫長辛苦的照顧之路,突發狀況何其多,期間發生過外籍看護半夜逃走,也遇過外籍看護忽然生病暈倒,媽媽在醫院照顧外籍看護,他臨時取消工作在家陪阿嬤。
但他特別感謝父母支持藝術創作,他也因為工作彈性自由,得以同時照顧阿嬤。身為專業的藝術工作者,安德森擔任過《咒》、《模仿犯》等影視作品的表演指導,參與影集《茶金》、電影《生而為人》、紀錄片《削瘦的靈魂》等演出,照顧阿嬤的點點滴滴,成為他藝術創作的動力,不但親執導演筒,更創辦「八月表演工作室」。
面對失智者 就像每天認識一位新朋友
「可能因為我本身是戲劇系科班生,一直希望透過藝術創作說一段自己的故事。」再加上疫情期間,每次送阿嬤去洗腎都很害怕感染,他告訴自己一定要付諸行動以免後悔,因此,他以阿嬤為主角完成紀錄短片《邵江阿卻》,無意間看到微電影比賽訊息,將手機裡許多拍攝阿嬤的影片剪輯成《出走的第五封信》,一路晉級最後拿下微電影百萬首獎。
「面對失智的阿嬤,我告訴自己是每天在認識一位新朋友,這位新朋友每天都會帶來不同的樂趣,這麼想就不會悲傷。」這段話,是安德森籌備劇場作品《親愛的陌生人》的核心理念,打動了所有觀眾,也產生無數漣漪,隔年邀請失智家庭參與《親愛的陌生人2.0》,意欲喚起社會關注照顧者的心聲,「因為大家都是對病人比較關心,較容易忽略照顧者。」
《親愛的陌生人2.0》共有四組失智者與照顧者登台演出,兩組的照顧者是外籍看護、一組婆媳、一組母女,值得一提的是,母女這組在演出後回診做失智症評估,驚喜發現媽媽的分數進步了,「醫生問他們這半年做了什麼,通常維持就已經很棒,很少看到進步的患者。」讓人看到非藥物治療的力量。
護專學生被打動 決定選老人科
主持人陳韻如特別請他分享年輕族群的回饋,安德森提到自己去護專演講的經驗,事前老師提醒他現在的學生課堂上會滑手機,而且可能對失智題材沒有那麼多共鳴,沒想到他在回台北的路上,有位學生傳訊息說,原本沒有考慮選老人科,但現在他的志願改了,因為安德森觸動他照顧阿公阿嬤的決心。
安德森鼓勵所有照顧者要勇敢說出來自己需要幫忙,只要上網搜尋關鍵字會有很多支援團體,他建議照顧者,試著讓辛苦的照顧過程回味起來甘之如飴,事後回想會覺得,還好當時花時間陪伴家人,雖然辛苦但會獲得很多人生的力量,「讓陪伴的滋味回味無窮,是我這幾年獲得的體悟。」
令人動容的親身經歷細節,都在「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
本集重點:✎孫子照顧失智阿嬤的心聲
✎新生代演員如何兼顧阿嬤與演出
✎面對失智家人病情惡化,如何調適心情
✎失智家庭參與舞台劇演出,非藥物治療的力量
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
🎧SoundOn:https://user251766.pse.is/5p7vnb
🎧Spotify:https://user251766.pse.is/5p7vyd
🎧KKBOX:https://user251766.pse.is/5p7w6r
🎧Apple:https://user251766.pse.is/5p7wa9
⭐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
⭐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