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退休力論壇/未來退休不能靠政府保障,專家建議民眾投資需佔薪資「這比例」,分享投資最省力方式!
退休準備中,財務規劃是民眾最擔心的項目。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前理事長王儷玲指出,隨人口結構改變、勞保基金將破產,退休財務不能再靠政府,民眾應把握年輕時高投報率、老後穩健投資的方式規劃退休理財,才能因應通膨、長壽帶來的財務風險。
政府支持長者退休財務力度有限,若想保有老後生活財務餘裕,需投入至少「這比例」的薪資進行投資
王儷玲今在聯合報「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退休力論壇發表專題演講。她提到,根據聯合報系退休力指標民調,3年來年年不及格,可見民眾希望存錢,卻不知道怎麼存錢。民眾常低估退休需求,太晚開始儲蓄、退休投資太保守;也有人選錯投資工具,導致準備成本太高,無法落實長期投資;更常見的是沒有及早進行長照險、醫療險及年金險規劃。
隨人口結構改變,勞保基金面臨破產,政府提供長者退休財務支持力度愈來愈有限。調查顯示,退休財務「靠政府」的比例低於55%。王儷玲說,擔心勞保危機,不少民眾選擇提早開始退休理財,但30至60歲民眾認為退休準備「錢不夠」的比例仍超過6成,30歲以下的民眾,則有4成不知道退休後能領到多少退休金,對於財務缺口缺乏瞭解,是民眾不知如何理財的主因。
王儷玲說,雖然國內退休年齡延後,已從60歲變為65歲,但隨醫療進展、壽命延長,退休至離世的時間不減反增,若要抵抗通膨,保有老後生活財務餘裕,至少2成薪資用於投資是較合適的比例,但台灣民眾多數只將薪資的1%至6%用於投資,實在太少。
王儷玲分享最省力的投資方式,投資標的選擇應隨年齡而有不同
「早期增值、晚期保值,是最省力的投資方式。」王儷玲說,投資標的選擇應隨年齡而有不同,年輕時應選擇投資報酬率約8%的投資標的,如股票等,藉由複利效果累積資本;老後則可以選擇較為穩健、投資報酬率較約4%至5%的投資選項,如債券等,藉此達到「保值、保本」。
「退休理財是長期投資。」王儷玲建議,民眾不要聽信某些理財專家建議,時常「買了基金又賣掉」,至少要持有3至10年,否則轉換過程中容易買錯基金、進出場時也會導致損失。業界已有不少退休理財專屬產品,依照年齡不同分為積極、穩健、保守等項目。
長照保險也是常被忽略的投資選項。王儷玲表示,隨長壽趨勢,民眾需要長照的時間約8至10年,費用至少花費600萬以上,若沒有保險,退休金恐被吃垮。建議民眾及早開始投保,否則愈晚買費愈高,還有被拒保的風險。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推出「退休理財規劃師」制度,能幫民眾免費健診。王儷玲表示,退休理財規劃百百款,退休理財規劃師能為民眾健診,釐清勞保可領多少錢、應該幾歲開始投資,適合哪些投資標的等,這是公益活動,民眾可以上網搜尋「好命退休計算機」,也可透過電話諮詢。
責任編輯:吳依凡
推薦文章
-
乾癬新治療突破瓶頸 呼籲納健保減輕患者負擔
-
開心退休要有「4包錢」 理財顧問給3建議讓你提早準備
-
2024退休力大調查/七十四歲葉桑 是推理小說家也是稽查員
-
失智症者提前準備3帳戶 防詐騙3招守住財產
-
如何適應多變又複雜的投資環境?走進雨林給我的永續財務規畫4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