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講堂/大腸癌達文西手術權威王照元院長成功祕訣:強大「心中執行力」與「以病人為出發點」,維持體能靠「這招」!

聯合報健康版 記者吳慧芬/專訪
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王照元。圖/高醫提供

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是全台第一家大腸直腸外科達文西手術「觀摩看刀」中心,主持人就是院長王照元,他是診治大腸癌直腸癌的名醫,其實他在10年前、49歲時才學習達文西手術,起步晚卻最努力,他所開發的高位淋巴腺清除與選擇性血管結紮手術方法,1至3期腸癌患者術後保肛率近98%,5年存活率逾9成。

無心插柳 聽師建議攻腸癌

王照元原想當位工程師,讀雄中時,父親問他要不要當醫師?「我覺得當醫師很無趣,沒有意願」,與信仰虔誠的父親商議,「先回台南北門問神明看看?」神明稱他前幾世都是醫師,這一生也該去懸壺濟世救人,因此,在父親期待或者是說神明指示下,成績優異的王照元考上高醫,成為家族中第一位醫師。

喜歡有效率解決問題的王照元,選擇了外科,選次專科時,於高醫外科受訓的他,因當時專攻腸癌教授因病去世,黃宗人教授告訴他,「你就選大腸癌好了」,儘管他本來想選胃癌領域,但「老師要我做,我就做了」,因此後來王照元選在高醫專攻腸癌的診治。

心中執行力是相當重要的,「不怕難,不怕挑戰,就是努力去達成。」王照元說,選擇大腸癌是這樣的想法,投入居家靜脈營養領域也是如此,回到高醫時,癌症患者居家靜脈營養領域沒人要做,老師要他做,他也承接下來,或許是命運安排,腸癌凌駕胃癌成為國人好發的癌症,而癌症患者居家靜脈營養,後來也被印證是能改善患者術後存活率一大因素,無心插柳的王照元,後來都成為這兩個領域的佼佼者。

王照元(右)是診治大腸癌直腸癌的名醫,他認為心中執行力相當重要,不怕難,不怕挑戰,就是努力去達成。圖/高醫提供

行醫價值 以病人為出發點

王照元是在49歲時,才接觸與學習達文西手術,他笑說,「同批學生就我最老」,但比人家起步晚,就要更努力才能在這個領域突出。

王照元使用達文西器械執行大腸直腸癌切除術時,採取高位淋巴清除與選擇性血管結紮的手術方式,把淋巴腺清除到供應腫瘤血管的根部,這樣病人腸子能保留更多,影響性功能等神經機會降低,對病人預後與生活品質都好。王照元是國內首先導入採取此手術方式並發表研究論文的醫師,也創下全台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達文西手術9年660多例紀錄,與北醫、和信醫院合作的成果發表在去年8月SCI期刊「癌症」上。

行醫34年,歲月沒在王照元臉上留下太多痕跡,外表挺拔的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這幾十年來,他的行醫價值不變,就是「治療要以病人為中心與想法為出發點」。

王照元說,有些醫師以醫師觀點來做治療,「我一定以病人為出發點」,治療前,他會問病人「你的期待是什麼?」雖醫學有極限,但他一定竭盡所能,往病人期待目標去努力。

王照元曾收治一名50多歲腸癌第四期的女老師,被多家醫學中心告知活不過3個月,女老師告訴他,「我還有未了的心願」,王照元說「我來努力」,他發現女老師吃不下、營養不良,他讓她一面化療,另方面在家打居家靜脈營養,女老師體力變好了,治療效果也變好,多活了十幾個月,這段期間她與丈夫、孩子出遊,拜訪多年不見老友,完成想好好告別的心願。

跑步重訓 維持身體抵抗力

雖然行政、醫療與研究工作三頭燒,王照元每周必定撥空去重訓,重訓前會先跑步,讓自己流得滿身大汗,他說,規律的運動習慣,讓他的體能與抵抗力都變好,即使偶有感冒,吃顆普拿疼,一天後就生龍活虎了。

王照元帶家人至美國西雅圖德國村Leavenworth旅遊。圖/王照元提供

擔任院長不到半年的王照元,已定出高醫未來發展方向是「智慧醫療」、「精準醫療」與「尖端醫療」,要求院內同仁往此目標前進,他並加強體系醫院間的橫向整合。

王照元說,高醫體系的小港醫院吞嚥醫療、綠能環保做得好,大同醫院長照「福樂學堂」有口碑,同體系醫院可相互取經,而高醫附設醫院則集中發展急重難罕症醫療,讓高醫醫療體系共生共榮、永續發展,提供病人最優質的醫療品質,「這是我的使命,我一定努力去達成。」

王照元院長小檔案

年齡:59歲

專長:大腸直腸外科、消化外科、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癌症分子醫學、營養學

現職: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

學歷:高醫醫學系、高醫醫學研究所碩士、高醫醫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院長、高醫附設醫院副院長、高醫附設醫院外科部長等

給病人的一句話:

生病應盡速就醫,甚至尋求第二意見,不要道聽塗說接受不正確的訊息,而延誤治療的契機。

責任編輯:吳依凡

達文西手術 大腸癌 外科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