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年長患者亟需友善治療
「陳醫師,我現在能不能出國遊玩?」一名年約六十多歲的男性病患,向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宇欽提出疑問,這名病患罹患惡性度較高的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為一種慢性「血癌」,他除了歷經傳統免疫、化療副作用影響,又感染新冠病毒,因免疫力低下、持續發燒,住院兩個月,險些失去求生意志。後來癌症復發,醫師依國際治療指引建議自費使用標靶藥物BTK(布魯頓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病情終於穩定,可享旅遊樂趣。
年長病患接受傳統治療,副作用挑戰多。
陳宇欽指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患中,不少為七十、八十歲以上長者,上述病患相對年輕,當年長病患接受傳統療程,也就是化療加免疫治療,常因年齡、身體狀況而有很大變數,在年老力衰的情況下,常被迫面對感染威脅與化療所帶來的全血球低下、食欲不振、體力下降等副作用,抗癌之路更崎嶇難行。
醫界也發現,在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基因型態中,大約近三成的病患為IGHV未突變型,其體內B細胞淋巴球特別容易受抗原刺激而異常增生,病患對於化療等傳統療法的反應也較差。隨著標靶藥物BTK抑制劑的問世,這群病患有了更多治療選項,研究顯示,當IGHV未突變病患使用這類藥物,不僅無疾病惡化存活期明顯延長,藥物副作用也比化療減輕許多,病患生活較能恢復常態。
國際治療指引建議,BTK抑制劑為一線治療首選。
目前,在全球超過27國,BTK抑制劑已列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一線治療首選,國際治療指引也如此建議。但在台灣,健保僅給付於部分帶第17號染色體短臂缺失(del-17p)或TP53基因變異的病患,這群病患只占所有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患一至二成,其餘尚有近三成無任何基因變異的病患只有免疫、化療等選項。陳宇欽認為,雖然標靶藥物費用較高,但相較於歐美國家第一線即可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希望健保給付放寬,讓年長病患、IGHV未突變族群有機會用藥,讓病患除了生命可望延長,也可充滿希望、享受人生。
我們還能為癌友做什麼?
盼望年紀大、IGHV未突變的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患,有機會透過健保支持而用到標靶藥物,讓生活步入常軌。
推薦文章
-
拚癌症死亡率下降1/3 ? 受限健保給付總額 癌症患者陷「要錢、要命」兩難
-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同病不同命
-
別漠視心理腫瘤 家人互動是抗癌關鍵
-
出去玩有罪惡感!「血癌」病患、病患家人需強大身心支持
-
【免費講座-促心長談愛無距】-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病友家庭心理健康交流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