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癌症論壇/癌症後多訓練代替長照 不運動增死亡機率
癌友治療後的不良反應是首要運動障礙,北醫附醫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謝政毅表示,缺乏運動易導致慢性病、肌少症、骨鬆,增加失能、死亡機率,因此鼓勵民眾、癌友養成運動習慣,藉此幫助身體恢復,同時也能代替長照。
研究已證實,運動有助於舒緩焦慮、憂鬱、疲憊、淋巴水腫,並提升生活品質、維持身體功能,但調查發現,癌友常因治療後的不良反應而不運動,恐會讓肌力掉到低體能表現,甚至是失能臨界線下,屆時不僅無法自行站立、坐下,還需長照介入。
謝政毅說,癌友診治後應盡快恢復日常生活,並以抗老化為目標進行肌力訓練,依據壓力恢復適應理論,讓肌肉反覆接受訓練、疲勞恢復來提升整體肌力,最好每周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或75到150分鐘高強度活動,讓身體流汗、感到疲累,呼吸和心跳加快。
基金會也與健身房合作,針對生活可自理且病況穩定的癌友,制定訓練不同身體部位的運動處方,後續追蹤也發現癌友體能狀況穩定成長,恢復癌後健康體能,讓常訓代替長照。
推薦文章
-
有百分之百預防癌症的方式嗎?專家教你7招降低患病風險
-
壺鈴課程助逆齡 74歲不再怕蹲下
-
什麼運動可以瘦肚子?專家推薦 減少內臟脂肪的最佳運動是它
-
局部晚期肺癌新希望/陳崇裕:協助患者返職場貢獻所長
-
怕罹癌而控制飲食、動腦防失智都沒必要!名醫揭60歲應停止做的7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