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璋/偏鄉居家醫療 應導入合理健保給付

聯合報 李伯璋/中央健保署署長
台灣都會區醫療資源可說已飽和,但在偏遠的海角山區,卻居住著一群醫療弱勢的族群,他們的就醫路必須百轉千迴。

健保署於民國88年推動「全民健康保險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 IDS)」,這幾年來,每次跟著承作計畫的醫療團隊至山區居家醫療訪視,內心都很感動,感恩醫療人員在台灣這片土地付出的大愛。

讓山地離島 同享醫療資源

上周,苗栗大千醫院醫療團隊總裁徐千剛與醫師陶國翔,深入苗栗縣泰安鄉天狗部落,訪視一名高齡原住民。她有痛風,雙手、雙腳無力,10多年來一直居住在部落裡的屋子,無法下山就醫。我們住在都會區的民眾,很難想像要「跋山涉水」的醫療現實。

健保署20年前即規畫IDS計畫,讓同樣繳健保費的山地離島民眾,也能盡量享有醫療資源。自擔任健保署長以來,每次深入探訪山地離島及偏遠居民,感受到他們真實的醫療需求,內心總滿滿悸動,IDS計畫實施逾20年,一定要導入更多合理醫療給付,彌補當地資源不足。

偏鄉居家醫療 不可或缺服務

110年,健保投注在IDS計畫的經費約6億多元,目前有26家承作醫院,包括7家醫學中心、14家區域醫院、5家地區醫院,結合當地84家基層診所或衛生所,共同在50個山地離島地區提供醫療服務。

院所視當地醫療狀況提供差異化服務,包含專科醫師駐診、定點門診、夜間或假日待診、各專科門診、巡迴醫療、居家護理及居家醫療等服務。從健保大數據分析,109年山地離島接受「居家醫療」有24073人次,平均接受訪視次數約12.5次,顯然居家醫療在山地離島是不可或缺的醫療服務。

目前健保支付山地離島地區醫師訪視費1709點,略高於非山地離島地區1553點,但幾次實際走訪下,感受到山地離島地區的交通就是繞山路,雖有很美的風景,但醫療團隊往訪居家醫療,往往耗時一小時以上,實非150點所能彌補。

遠距醫療元年 透過視訊問診

記得阿里山衛生所的Atai e Ucna醫師笑笑跟我說,車子輪胎耗損率很高,還好他開車技術很好。聽了都很心痛與不捨,強化山地離島IDS計畫中的「居家醫療」服務的醫療動力,將是健保支付改革重點。

另外,山地離島及偏僻地區民眾的專科醫療確實受限,為彌補不足,今年是健保「遠距醫療元年」,我們透過視訊將大醫院的專科醫師帶到民眾眼前,有效率地提供醫療諮詢,實現在地就醫、在地治療,病人不動的醫療服務。

實施初期以當地缺乏且民眾迫切需要的專科醫療,如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或急診為主,未來IDS計畫也勢必要和「遠距醫療」結合,作為山地離島重要的醫療主軸之一。

台灣都會區醫療資源可說已飽和,搭捷運就有好幾家醫學中心可供選擇,走幾步就可看到診所;但在偏遠的海角山區,卻居住著一群醫療弱勢的族群,他們的就醫路必須百轉千迴。

健保署推動的「居家醫療」,讓都市醫師們可前往住在沒電梯高層公寓、不便就醫民眾有醫療照護,也讓IDS計畫醫療團隊協助照顧偏鄉不便就醫民眾。

城鄉醫療照護 努力縮短差距

今年起更積極推動遠距醫療,可藉此拉近山地離島醫師和大醫院專科醫師的距離,滿足民眾基本就醫的需求,達到「平等就醫」的目標。走入好山好水的台灣深山部落,我們發願努力縮短城鄉醫療照護的差距,真正落實健保照顧全民健康的責任。

健保費 居家醫療 遠距醫療 區域醫院 居家護理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