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給你問/焦慮會引起自律神經失調嗎?疫情期間試試5個練習法,家醫科醫師余儀呈免費遠距諮詢,一對一教你克服失眠、心慌意亂
新冠疫情實施三級警戒已近二個月,民眾防疫在家衍生許多心理健康問題,芝山診所醫師余儀呈指出,民眾受疫情影響到飲食、睡眠和情緒,感到莫名不對勁,引發自律神經失調,建議應從「靜心」讓自己安穩,正念放下過度杞人憂天的思維。
聯合報與WaCare聯手於元氣網推出「防疫零距離 醫師給你問」,即日起開放線上預約,邀約芝山診所醫師、陽明欒樹醫療群召集人余儀呈提供公益免費遠距諮詢給需要的民眾,進行一對一諮詢,僅限額11名。
很難一覺到天亮、耳朵嗡嗡叫,是自律神經失調還是焦慮引起?
☛快按此預約諮詢,免費限額僅9名。https://bit.ly/3hCo75U
他指出,焦慮常是因為思慮太多而觸發的反應,例如:對未來的擔憂、害怕被傳染、排不到疫苗、打針的副作用等。焦慮不是病,但如果過度擔憂,容易心煩氣躁、肌肉緊繃、睡眠障礙,最後自律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出問題。
余儀呈分享五招平心靜氣之道,呼吸、肌力放鬆、運動、心理諮商、正面思考。
一、呼吸
每日抽出10-20分鐘的空檔,調節呼吸放鬆緊繃的身體,此時此刻不要想任何事情,讓身體慢下來,在一吐一納之間放鬆心靈。最簡單的方法,可從深呼吸開始,活躍副交感神經的運作。
二、肌力放鬆
練習察覺自己的肌肉張力,可用力皺眉、放開;再換嘴巴下顎,延伸到肩頸、關節、腰椎、下肢等,區域性作自我放鬆。當身體的肌肉緊繃時,就可以檢查是否因為焦慮情緒所產生。
三、運動
運動是最天然有效的緩解焦慮秘方,不過運動要循序漸進、訂下目標計畫,勿馬上進行激烈項目,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民眾,一定要先與醫師諮詢評估,可搭配穿戴式裝置測量身體指數。
四、心理諮商
心理產生複雜衝突無法梳理,需要釋放的出口,除了親友之外,心理諮商是一個好管道。與心理師抒發藏在心中的憂慮,陪伴整理矛盾的想法,適時地對外求援,主動尋求專業協助。
五、正面思考
這一點雖然有點難,學習降低自己的敏感度,不要想太多還未發生的事情,把正能量注入每天的生活。結合時下的「正念」,練習好好照顧自己的能力,重拾內心平和穩定。
余儀呈建議,焦慮常伴隨著容易疲倦、無法集中精神、肌肉緊繃、睡眠障礙等,間接影響到人際關係,建議嚴重焦慮的民眾可在醫師建議下,輔以藥物減輕症狀。
推薦文章
-
《失智照護免費線上課程》失智照護不孤單 照護難題我照你
-
《失智照護免費線上課程》溫馨陪伴失智長者 建立愛的連結
-
課程回顧/趣味活動防失智 活化大腦不無聊
-
全銀運動/擺脫足底筋膜炎 治療師教3招舒緩解痛
-
不只年輕人! 長輩疫情期間整天掛網就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