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晚期 存活期評估複雜
【聯合報╱黃軒(台中慈濟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
她58歲,第一次來門診,忿忿不平地問:「為什麼醫師宣判只有3個月生命,我卻活超過了3個月?」我心想,這怎麼回答?仔細看她病歷,才知她是肺癌患者,5年來治療狀況愈來愈不理想,難怪她的醫師會如此宣判。
她來我門診一直問:「為什麼?是不是不是肺癌?要不然,我怎已活超過3個月?」她先生也一直追問:「有什麼因素會影響到肺癌的存活嗎?」
我慢慢向他們說明:「妳共做過三次不同部位的穿刺檢驗,確定都是晚期肺腺癌,所以妳的醫師才排妳做化療。至於宣判有幾個月,只是統計學上的推測。」
其實患者問這些問題,在臨床很常見,尤其末期肺癌,不只病人本身,家人也會一直追問。但影響存活的因素很多,也很複雜。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指出,影響肺癌存活率的因素包括性別、診斷年齡、組織病理學分類及治療方式等。性別方面,男性與女性的肺癌死亡率,分別是每10萬人有37.75人與10萬人有17.85人,男性是女性兩倍。再以診斷年齡分析,男性患者年齡明顯高於女性,這或許也解釋為何男性的死亡率較高。
以組織病理學分類分析,男性以鱗狀上皮細胞癌為主,女性則為肺腺癌;相較鱗狀上皮細胞癌,肺腺癌的預後又較差。至於治療方面,早期肺癌接受手術,其存活明顯高於非手術治療者,但大部分肺癌患者確診時,通常已是晚期。
顯然這些影響因素太複雜、又相互影響,且隨著不同研究、不同區域、不同種族和不同時期,都有不同影響因素存在。
當患者先生聽完我的分析後說:「一切都太複雜、太不確定了。謝謝醫師,不過…」不過什麼呢?只見先生轉頭對太太說:「我們可以做個簡單、又確定的事嗎?」接著他輕拍她的手:「我們簽署不施行人工復甦術,放棄急救,好嗎?」她淚盈盈點頭,兩人在我診間抱在一起痛哭。而我呢?開始懺悔:剛才,我是否說得太清楚了呢?
推薦文章
-
及早確診 精準定位手術是保命關鍵
-
83歲母依靠兒子金援長達40年 一通電話讓安心養老院生活瞬間終止
-
2025癌症論壇/術後標靶治療,助早期肺癌病患降低復發風險
-
醫病平台/從學習者到陪伴者
-
跨國研究 首曝小細胞肺癌「自帶發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