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友善/每天一點小進步 融入社區一大步
當志工最大收穫 學會和母親相處
一早來到位於中和的樂活心坊瑞齡社區服務據點,體能老師在前頭吆喝著阿公阿嬤們一起做運動。只見穿著黃色背心的楊菁萍穿梭其間,一會兒扶著阿公,踏出更穩的步伐;一會兒怕阿嬤動一動口渴,貼心地遞水。
中和樂活心坊瑞齡社區據點主要在社區推動預防及延緩失智的方案,透過職能治療師的介入,針對衰弱老人及輕、中度失能失智者提供生活功能重建訓練,期望失智者可以更自在地在社區裡生活。
楊菁萍在這裡擔任志工將近四個月了。她說,在這裡原本是「家屬」的身分,直到最近才正式加入志工的行列。
楊菁萍原本在中國大陸工作,但一年多前時常接到母親越洋打來「奇怪」的電話,後來才發現母親得到了失智症。於是她與先生、小孩商量後,決定隻身回台照顧母親。一開始,對失智症不熟悉,家人之間互動極為困難。也因此,楊菁萍開始尋找各種資源和支持,包括失智課程、互助團體等,最後透過里長得知住家附近的樂活心坊。
在樂活心坊,因為老師會帶失智長者做許多活動,像懷舊治療、身體球類活動等,楊菁萍的媽媽也愛上這裡,常常一早起床,東西都還沒整理好,就坐在門口「準備上學」,楊菁萍說,「這裡就像大家庭」。
雖然身為家屬,看到據點有需要時,也會伸出援手幫忙,但楊菁萍總覺得「不夠理直氣壯」。因此她先接受社會局的志工訓練,再接受樂活心坊關於失智症的相關課程訓練,成為正式登錄的志工。
楊菁萍提到,有個96歲的老先生,原本都得臥床,但家人帶他來樂活心坊參與活動後,不但精神狀況、胃口都變好,後來進行量表評估,還進步了3分。
除了幫助他人從中獲得成就感,楊菁萍說當志工更大的收穫是面對自己罹患失智的母親,更能運用當志工學會的技巧進行照護。一開始因為對失智症狀不理解,總是覺得母親「很歡」,但是當志工後,看到其他失智長輩也有類似症狀,她從中反思自己擔任志工時,都能和顏悅色地幫助失智長輩,為什麼不能以此心態面對自己的母親呢?轉念之後,與母親的相處也更加融洽。
現在,楊菁萍除了投入失智據點志工的行列,為了學習更多照護技巧,她也報名了照護服務員的訓練,希望能夠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廣告)
推薦文章
-
記憶衰退是正常老化或失智?醫教你如何分辨及何者可能恢復
-
不良飲食與失智息息相關 研究揭每天吃一物可降12%患病風險
-
失智症者提前準備3帳戶 防詐騙3招守住財產
-
【得獎名單】失智症認知與態度調查 你對失智症的認識有多少?
-
「健腦小測驗」快速評估你的大腦健康 幫助延緩認知退化、預防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