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難言之隱 疫調!追臉書打卡、靠親友爆料

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陳婕翎/台北報導
疾管署防疫醫師陳孟妤說,擔任防疫醫師最有趣之處,是與病毒競爭時間。記者季相儒/攝影

我國新冠肺炎疫情漸趨緩和,回顧過去幾個月,曾面對新增案例短時間飆升,如何防堵疫情進一步擴散,全仰賴第一線疫調人員及防疫醫師,與傳染病賽跑的日子中,防疫醫師們遇過熱心親友協助疫調,也看到難言之隱者的的背後故事。

拿著厚厚的資料,撥打一通又一通的電話,疾管署台北區管制中心助理研究員鐘友偌說,回憶過往的足跡,相信是每位確診患者或是接觸者最痛苦的一件事,幫助回憶過往足跡,千萬不能用「數字」,問幾月幾日做了什麼事,否則,得到的回應幾乎都是「我忘了」,改以周一或清明節作為回憶依據,幾乎都能得到清晰的答案。

靠著科技、熱心民眾、自拍打卡、警政系統等交叉比對,讓確診者足跡浮現,每起個案疫調至少一周起跳,有時複雜的案例得花更多時間。

防疫醫師蘇家彬說,曾請民眾把所有自拍打卡點,統統舉列,個案熱心的親友不藏私的爆料也是疫調的助攻手。鐘友偌說,她認為此次難度最高疫調是澳洲音樂家,確診時人已在國外,聯繫難度大幅提升,但媒體報導後,靠熱心民眾湧進一九二二,提供訊息才能快速匡列居家隔離民眾。

但仍有少數個案有難言之隱,陳孟妤說,社會常會批判他們是隱匿,事實上每個不誠實的背後都有故事,多牽涉到不為人知的隱私,沒有人願意生病也沒有人願意讓身旁的人受傷,面對不誠實的個案,疫調人員盡可能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讓他們理解疾病,除非太頑固才有可能烙下「重罰」的恐嚇。

陳孟妤笑說,這次疫情最痛苦應該是記者會時間,疫情初期人心慌慌,指揮中心快速揭露資訊讓民眾安心,但初期制度不全,某次才剛抵達辦公室就被告知一小時後要開記者會,她說,有時個案前一秒才接到確診通知,下一秒就宣布有新個案,常有案例跑來問:「剛剛電視說的個案是我嗎?」

陳孟妤說,不只是新冠肺炎,許多傳染病都需要「疫調」能力,每種疾病的難度都不同,登革熱潛伏期長,要追到感染源比新冠肺炎還難,不過防疫醫師吸引人的就是像面對這次新冠肺炎一樣,能透過不同資訊抽絲剝繭,可透過自身能力,更看透疾病真面目。

新冠肺炎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