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再度逆襲!醫籲放寬公費藥限制讓有需要的人盡早用藥,避免成重症

聯合報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近來疫情進入高點,醫師提醒,病患確診後,在剛出現症狀時,建議五天內盡快使用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後續重症風險較低。本報資料照片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台灣新冠肺炎正處於第四波疫情,已進入高點。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劉偉倫臨床發現,在這波疫情當中,病患的病情瞬息萬變,病情可能兩天內急轉直下,需接受插管急救。他也呼籲,希望台灣公費藥物可以和歐美等國同步,放寬公費口服抗病毒藥物限制,讓輕症、有需要的病患盡快用藥,避免演變成重症,造成更大醫療負擔。

敏盛綜合醫院重症醫學科專家簡修洵認為,研究顯示,當病患確診、剛出現症狀時,建議五天內盡快使用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後續重症風險才會比較低。期待有需要的病患都可以及時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治療,減少往後重症風險。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近四周監測資料,本土個案中,Omicron亞型變異株XBB已成為主流株,佔65%,BA.2.75居次,佔32%,WHO表示,XBB、BA.2.75等變異株的傳播力、適應力都比較強。

面對重症威脅 這些族群特別脆弱!

2022年11月,一項發表於「自然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的大型數據研究則顯示,無論病患的疫苗接種狀態如何,只要是再次染疫,住院、死亡風險與出現重大急重症的機率,都會比初次確診來得高。這代表二度確診、三度確診或多次確診的病患,更需留意重症、死亡威脅。

劉偉倫指出,在這波疫情中,重症病患多為高齡,或帶有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病患,其中,很多病患不曾接種疫苗,主要原因除了有些人擔心疫苗副作用,也有人是身體狀況不適合接種疫苗,或原本要打疫苗時剛好生病,或有免疫問題考量等,結果就沒有接種疫苗,面對病毒變異株來勢洶洶,這群人就顯得特別脆弱。

一旦演變成重症,治療更棘手

簡修洵解釋,病患一旦演變成肺感染重症,就得使用靜脈注射新冠藥物「瑞德西韋」,有時,也必須使用免疫抑制劑搭配類固醇,減少免疫風暴發生,如果病情進一步惡化,就得進行呼吸治療、濕化高流量氧氣治療(HFNC),治療較棘手,若病患在輕症、症狀剛出現不久,也就是確診五日內便盡快服用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就可以大幅減少重症住院機率,也可降低長新冠發生風險,若有特殊考量,醫師也會視病患情況而建議適合藥物。

目前,國內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的公費對象已納入多數潛在重症族群,不過據歐美治療指引,像60-64歲族群、高血壓病患、BMI在25-30之間、單純吸菸者與未接種疫苗族群等,都可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而國內公費對象並沒有納入這些族群。

讓有需要的人盡早用藥,避免病情持續惡化

簡修洵表示,政府預算有限,無法將所有高風險族群都納入口服抗病毒藥物公費名單,這是可以理解,但如果讓有需要的病患都可以及時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治療,便可降低往後重症風險,避免新冠病毒進一步傷害病患健康。

「醫護人員一確診,也需要及早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劉偉倫疾呼,隨著確診人數、重症人數增加,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增加不少,確診機率也跟著上升,而確診後,由於無法盡快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導致無法在最短時間復原、回到工作崗位,醫護人力因此受到影響,這讓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更是加重,形成惡性循環,希望醫護人員也有機會及時獲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當醫護人員盡快復原、投入工作,醫療品質也才能維持穩定。

處於疫情高點 不要輕忽重症威脅!

簡修洵、劉偉倫皆提醒,雖然口罩禁令已解封,但現在正處於疫情高點,還是建議民眾出入人多、擁擠場所時,盡量戴口罩。如果是慢性病患者,則要好好控制慢性病病情,像血糖、血壓、血脂等指數,都需要好好控制。沒有注射疫苗的民眾,也建議盡早注射疫苗,若是公費用藥族群,確診後也要盡快在第一時間用藥,以避免病情加重,對整體健康帶來重大打擊。

口服抗病毒藥物 新冠病毒 長新冠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