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防治對策/花蓮縣長照APP及時通報 失智量表族語也能通
花蓮縣失能者推估1萬3千人,遍布13鄉鎮市社區,如何讓民眾主動通報是個難題。花蓮縣衛生局開發「長照馬上報APP」,只要簡單輸入疑似患者的姓名與聯絡方式,就能直接通報衛生局長期照護科,再由照顧管理專員前往訪視;為服務部落長者,特地將失智篩檢量表翻譯成四族族語,提升篩檢效果。
發現疑似失智走失,APP直接通報衛生局。
花蓮縣衛生局長期照護科長黃秀茹表示,現在手機很方便,幾乎人手一機,因此民國106年向中央申請計畫,設計長照馬上報APP,隔年上路,只要醫療院所、村里長、巡守隊及一般民眾,發現有失能者需要幫忙,即可用APP通報衛生局,自107年到現在有2,061名透過此方式通報。
花蓮縣長照中心分站分布13鄉鎮,只要接到失能者通報,由照顧管理專員約時間,到個案家裡訪視並追蹤病況等,引進各項長照資源。照顧管理專員涵蓋率高,高達108.17%,縣內各角落都能照顧得到。
為了讓長照馬上報APP更普及,衛生局於村里長、長期照護護推動委員會等相關聯緊會議,除了推廣長照及認識失智症等課程,並協助於村里長手機上裝置長照馬上報APP。
而警方每年都有民防訓練,由巡守隊在各社區巡邏,遇到疑似走失、行為異常長者,都可以用APP通報轉介;巡守隊年度訓練請專業人員了解失智症,成為協助通報者,也等於是第一線人員協助初篩,避免出現誤報。
科長黃秀茹說,以前要通報失智症只能打電話,甚至打錯單位需要轉接,等待時間一長,往往降低民眾通報的意願,現在只要手機一鍵按出去,衛生局就收到了,十分方便,大家都說「CP值很高」。
失智量表翻譯成四族語,生活化更能溝通。
另外,花蓮原住民占四分之一人口,許多部落長輩母語比較聽得懂,為了初步檢測是否有失智,以辨識有無現實感、空間感與計算能力,衛生局請會族語的工作人員、志工將失智量表翻譯成阿美族、撒奇萊雅、太魯閣族、布農族族語,用生活化聊天的方式詢問,像是今天是幾月幾號星期幾、現在位處哪裡及簡單的減法計算,如「100-7=多少」等。
不過有些部落老人家無法理解減法的意思,黃秀茹說,這時可以用長輩常吃的檳榔舉例,詢問檳榔多少顆、多少錢,假設有10顆檳榔,吃了3顆,還剩下幾顆,透過生活化的東西,了解有無正常的計算能力,也避免偽陽性。
推薦文章
-
羅志祥母阿茲海默症「記憶彷彿被橡皮擦抹去」!醫籲年輕多存腦本 三動防失智
-
【Podcast】Ep27.靈性照顧是什麼,如何幫助失智症者及家人重建關係、提升幸福感?
-
92歲副校長車禍被撞飛「僅輕傷沒骨折」他曝鍛鍊法和補充2種延壽營養素
-
最新研究:每天喝3杯「這種茶」比咖啡更有助防失智
-
害你身體發炎、提高氧化壓力 醫點名對大腦健康最糟的3種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