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悶痛半年 拉肚子血便…35歲罹早發性大腸直腸癌
35歲阿傑半年來老覺得下腹部悶痛,就醫診斷為「大腸憩室炎」,以抗生素治療,症狀稍微緩解。但去年底阿傑的下腹疼痛又發作,嚴重拉肚子,更出現血便,轉至本院急診求診,經大腸鏡檢查發現,乙狀結腸處有顆五公分大的腫瘤,屬於「早發性大腸直腸癌」,接受微創手術治療後,順利出院。
連14年國人癌症第一名
衛福部國健署最新公布,2019年全國新診斷癌症病人約12萬人,大腸直腸癌連續14年蟬聯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有一萬七千多人罹患大腸直腸癌,且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若依照患者診斷的年齡來做區分,50歲前被診斷的病患定義為「早發性大腸直腸癌」。
2008年到2018年間,早發性大腸直腸癌患者更增加112.5%,增加幅度是一般大腸直腸癌患者的1.5倍。依照趨勢來看,早發性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將加速增加,對國人健康可謂一大威脅。
初期沒症狀 常易輕忽
早發性大腸直腸癌好發於「遠端結腸」和「直腸」,發生原因包括「肥胖」、「壓力」、「飲食習慣」、「糖尿病控制不佳」等因素。尤其國人飲食西化影響,很多人愛吃大量紅肉及加工食品、蔬菜水果等纖維素攝取不足,又常使用味精、高果糖玉米糖漿等,都會增加早發性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機率。
初期大腸直腸癌是沒有症狀的,年輕人即使有症狀也不一定會警覺罹癌的可能,常會輕忽及早治療的黃金時間。大多數患者平均從有症狀到診斷的時間,往往都超過了半年。
因此,若有血便黏液便、腹痛、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體重減輕、腹部腫塊等症狀,千萬不可輕忽,建議立刻至大腸直腸外科就診,並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美建議篩檢 應降到45歲
目前台灣是從50歲可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但2018年起美國癌症醫學會建議,大腸直腸癌篩檢年齡應從50歲降到45歲;部分歐洲國家則建議,從40歲就應該進行大腸直腸癌篩檢,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
相對於年齡稍大的大腸直腸癌患者,早發性大腸直腸癌在病理上更為惡性,又容易復發轉移,但由於病人的年紀較輕且身體條件較好,若經過更積極的治療後,與年長的大腸直腸患者相較,並沒有較差的預後。
微創手術傷口小 恢復快
依照現今台灣的治療準則,一到三期大腸癌建議以手術切除為第一線治療,除了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外,也可以採行3D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並搭配輔助性的化療或放療,因傷口小、失血少、恢復快,能讓病人術後可以立刻回到正常生活。對於第四期的大腸直腸癌患者,由於化療藥物及標靶藥物的進步,也大大提升了第四期大腸直腸癌患者存活的時間。
確診大腸癌的阿傑,接受了3D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之後,術後狀況良好,很快的恢復了正常飲食及生活起居,出院後也回復到原來的工作崗位。
推薦文章
-
【晚期肺癌最愛問】先別查活多久、怎麼辦?治療前必看QA
-
29歲男罹大腸癌晚期 他坦言只能怪自己飲食習慣「狂吃一家健康速食店」
-
如何照護老寶貝/照顧老爸老媽 在家也好好玩
-
早餐喝冰奶茶易腹瀉?營養師曝可能4原因
-
玉米全解析》減肥吃白玉米、顧眼吃甜玉米...4種玉米功效一次看!加碼教你「超好喝玉米濃湯」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