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機器手臂 讓口腔、咽喉癌也能「病從口出」

聯合報 文/台中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部主任王仲祺

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排行榜中,排名第五就是惡名昭彰的頭頸癌,包括口腔、口咽、下咽、喉部等上呼吸消化道的黏膜,都會因為長期抽菸、酗酒、嚼食檳榔等習慣而產生癌化;近年更發現多元化的性生活,人類乳突瘤病毒也會感染上述部位,導致咽喉癌發生,因此上呼吸消化道的癌症,可說是「病從口入」最貼切的體現。

口腔及咽喉癌嚴重要氣切

口腔及咽喉掌管身體重要的功能,和生活品質息息相關。人們張開嘴巴就可看到口腔,不管空氣或是食物都可經由此進入身體,口腔最深處的扁桃腺及懸壅垂稱為口咽,從這裡呼吸消化道轉折90度向下並開始分流,位在頸部前方的管道是喉部及氣管,只允許空氣進入;位在其後方的通道則是下咽和食道,主供食物通過,這些構造主宰我們呼吸、發聲及吞嚥三大功能。

如果罹患口腔及咽喉癌,導致功能受損,輕則講話口齒不清、嗓音沙啞、吞食時易嗆咳;重則呼吸困難、無法言語或無法吞嚥,需仰賴氣切管呼吸或胃管灌食維生。

傳統治療易引起併發症

當原發部位的上呼吸消化道癌拖延到了晚期,病人往往都已有一定程度的功能受損。

早期的癌症,如口腔癌可經由目視將腫瘤經嘴巴移除,傷害較小;但早期咽、喉癌因無法直接經口目視,傳統開放性手術需由頸部皮膚切入,而為了切除早期腫瘤,往往會傷害正常肌肉、神經及黏膜的功能。

後來醫界開始使用放射線治療咽喉癌,但使用輻射線廣泛照射上呼吸消化道屬於焦土政策,雖然腫瘤可能因此消失,但正常組織所受到的傷害也不可忽視。

長期追蹤後,諸如口乾舌燥、肌肉纖維化等不可逆的長期併發症,也會讓生活品質逐漸惡化。因此如何用侵襲性小的手術方式將腫瘤經口取出,是早期咽喉癌的治療新趨勢。

早期「以管窺天」危險性高

最早的經口手術,是使用像鐵管狀的喉內視鏡將呼吸消化道撐直,再用很細長的器械或雷射光束經由狹窄鐵管將黏膜上的腫瘤切下。最理想的適應症是聲帶上的微小癌症,因為切割範圍較小,表面平整且流血較少,手術較不困難。

然而其他解剖部位如口咽(扁桃腺、舌根部)、下咽、聲帶以上的喉部等,因為解剖構造複雜且較多死角,血液循環豐富易出血,使用上述「以管窺天」的方式手術,不但視野不良,手術區域狹隘,技術上困難且危險性高。

1999年美國發明了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系統,近年也應用到經口手術上幫助醫師經口「探囊取物(腫瘤)」。手術時使用特殊張口器把患者嘴巴張開,中間的手臂伸入3D立體內視鏡,有30度內視鏡可讓視角更大,方便觀看直視時看不到的咽喉死角。在內視鏡兩側各有一隻由機器手臂控制,前端可彎曲旋轉的器械,宛如手術醫師的眼睛和靈活的手腕都延伸到了病人口裡,在體內進行腫瘤切割的手術(圖一)。

圖一:兩隻尖端可彎曲旋轉的達文西機器手臂器械伸入下咽部切除腫瘤。圖/王仲祺提供

牙關緊閉病人無法使用

藉由這套系統,主刀醫師在遠端操控台操縱手臂,另一位助手還可在病患身旁使用傳統筆直內視鏡器械伸入口內協助手術,比起單人操作的內視鏡手術更有效率(圖二)。但並非所有口腔或咽喉癌患者都適用,例如牙關緊閉的病人便無法使用此手術方式。

圖二:經口機器手臂手術主刀醫師在遠端操控台操縱手臂,另一位助手還可在病患身旁協助,比起單人操作的內視鏡手術更有效率。圖/王仲祺提供

台中榮總耳鼻喉頭頸部主任王仲祺。圖/王仲祺提供

台中榮總目前已有上百位患者使用這項技術治療上呼吸消化道的癌症,不管是存活率或功能保留都有卓越的表現。雖然患者不幸「病從口入」,藉由達文西機器手臂,也能叫癌症「病從口出」。

咽喉癌 頭頸癌 口腔癌 達文西 機器手臂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