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能使人變大方!攝取某氨基酸讓人更願意捐錢
左旋色氨酸是一種廣泛存在於魚、雞蛋、大豆和牛奶等食物中的氨基酸,荷蘭萊頓大學認知心理學系的研究者發現,補充左旋色氨酸—— 血清素(也稱為5-羥色胺,5-HT)的生化前體,可以促進人們的慈善捐贈行為,該研究結果於2014年12月17日發表在《心理學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上。
前人的研究中發現,補充左旋色氨酸可以提高人血漿中左旋色氨酸的水平,並影響大腦中血清素的合成。血清素是一種非常關鍵的神經傳遞素,其水平的高低可以影響我們的行為。血清素水平的下降,可能會引發焦慮、抑鬱和攻擊行為;而其水平的增加會促進人們的親社會行為,比如合作和從屬等。
此研究中,研究人員招募了32名健康的學生作為志願者,然後將他們隨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口服0.8克左旋色氨酸(大概相當於3個雞蛋中所含的左旋色氨酸的量),另一組服用0.8克微晶纖維素(一種中性的無效對照劑)。服用前和服用一個小時後,研究者分別對每位志願者的情緒狀態、心率、血壓等各項指標進行了檢測。接著,志願者參與了一個30分鐘的注意瞬脫訓練(訓練要求被試者識別屏幕上連續且快速呈現的兩個目標,該訓練其實與研究目的無關)。
之後,志願者得到了10歐元報酬,然後研究人員問志願者是否願意將他們的部分報酬捐給慈善機構,如果願意,可以將錢放進桌上的4個捐款箱裡(分別屬於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特赦組織、綠色和平組織以及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志願者事先並不知道,慈善捐贈任務也是本次實驗的一部分。結果與研究人員預期的一樣,服用左旋色氨酸的志願者比服用安慰劑的志願者捐出的錢更多。而志願者的情緒狀態、心率、血壓等指標在服用左旋色氨酸或者微晶纖維素前後並沒有明顯變化。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補充左旋色氨酸及其導致的血清素水平提高,可以使志願者更願意捐錢給慈善機構。不過他們也提出,這一初步的結果還需要用更多的樣本進行重複和擴展實驗。另外,接下來還應該對捐款數目和志願者血漿中的左旋色氨酸水平進行相關性分析。
最後研究人員指出,該研究結果或許驗證了:“吃什麼,是什麼”(You are what you eat)這一觀點——我們的飲食可能真的可以改變我們與社會打交道的方式。
推薦文章
-
科學認證超級護腎蔬菜,洋蔥生吃還是熟食好?5步驟處理洋蔥不流淚
-
每天快走15分和每周運動150分一樣好!有效預防癌症、心血管疾病
-
她挑戰14天吃燕麥「6小時都不餓」身體發生兩個正向變化
-
「每天這樣吃」血管彈性回春、心臟更強健!蘋果、黑巧克力都是好東西
-
不吃早餐容易膽結石?醫揭「1原因」勿空腹太久:千萬別超過「這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