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沒有真朋友?職場人際守則:你必須先是個同事

元氣網 公關人生相談室
許多新鮮人剛從學校的環境中步入社會,還帶著校園中那種單純浪漫的想像,覺得應該可以在職場中大展身手,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圖/ingimage

Anna和Elsa在大學畢業後,先後進入了同一家公關公司任職擔任最基層的AE (Account Executive),進入了同一個團隊。兩人因為年紀相仿,加上兩個人剛好都喜歡同一個韓團偶像,加上工作上朝夕相處,不但會互相幫忙買早餐,去iBon輪流排隊搶演唱會的票,也很常一起加班,很快就變成了好朋友。Anna個性大喇喇不拘小節,Elsa比較內向細心,雖然都被分配到差不多的工作,但在工作品質上仍看得出有些落差。

在最簡單、用來確認媒體活動出席狀態的RSVP表製作上,Anna不知為什麼,每次交每次都有錯,不是沒有按照客戶想要的排序,就是媒體回覆狀態沒寫清楚,不知道對方是會來還是沒有要來,RSVP表被退回去好幾次,也改了好幾次。後來,主管索性就讓 Elsa接手收拾Anna沒做好的事情,以節省時間。除了這個之外,明明Anna負責活動場地,Elsa好心一起陪Anna場勘回來,還被Anna要求去聯繫飯店問清楚在現場沒丈量的設備規格跟尺寸。一次、兩次下來,Elsa有滿滿的怨言卻不敢說,只能慢慢疏離Anna,做好自己的事情後就趕快下班,避免被Anna沒做好的事情甩鍋到頭上。

許多新鮮人剛從學校的環境中步入社會,還帶著校園中那種單純浪漫的想像,覺得應該可以在職場中大展身手,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以上的希望其實都有可能,但都基於很多前提,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你必須先是個同事,才有資格當別人的朋友。此話怎說呢?

職場上的關係,與其說是個家庭,倒不如說像支球隊,大家基於各自的目標集結,目的是打贏球賽、拿到名次,為球隊賺得名次跟周邊商品代言等商業效益。而在公司的大家,也是為了出賣技能、知識能換得可以生活的薪水,能否在有限的時間內,換得最大的金錢報償是最務實的目標。

所謂同事一場,就是一同共事,一起完成一個人無法完成的事情。圖/ingimage

所謂同事一場,就是一同共事,一起完成一個人無法完成的事情。特別是在分工仔細的大組織中,每一個人的工作都是公司營運目標的一小部分,而任何一個人出包,都會造成其他人的困擾或任務的延宕。身為職場新鮮人或新人,除了讓自己在組織有能見度、多認識其他人或廣結善緣外,其實還有最重要的幾個認知和任務:

1. 朋友不是職場人設,傭兵才是

不對同事跟共事關係保有不切實際的期待,或許會減少失望程度。每個人的職位、薪資對應的是組織賦予個人產出跟產值的期待。就像是職業球員的高額簽約金,背後代表的是龐大的運動鏈產業跟代言商機。你的同事跟你一樣,都是被人聘請的「傭兵」,被組織期待能立下數倍於薪水條上數字的戰功,而不是來交朋友的。平平都是「傭兵」,在前線奮鬥理所當然,最怕是沒立下戰功還當拖累同事的豬隊友,成為無法共事的同事,更別說是當朋友了。

2. 迅速建立小小戰功,建立個人路線印象認知

你在職場上一定遇過某些人,老闆要去談生意一定要他在,或是有什麼任務第一個被點名?這群被欽點的人,除了經驗或年資外,往往都有種「非他不可」的明顯路線。在新人時期,在大家對你一無所知時,如何把任務和自己的能力產生連結就更顯重要。無論是統籌公司的內外部活動、成為資深同事解決麻煩事的幫手,或擔任大老闆隨行的翻譯或技術顧問;就像是Stephen Curry之於三分球,或是Steve Jobs之於iPhone,你的個人路線讓人印象越深刻,你就越有機會從舞台邊陲移到舞台中心,用專業賺取信任。

3. 交淺不言深,關係不在情還在才是真朋友

職場跟學校最大的不同是你的同事通常跟你互補程度大於同質性,就像是職業球隊一樣,每個人的攻守位置不同,也只有大家都能充分發揮自己最擅長的部分,才有機會打場好球,或完成一項艱鉅的任務。職場也同球場,能在工作之外有交情很好,沒有也沒關係,畢竟職場的利益糾葛、升遷、人事、派系等複雜關係,在在都牽動著在其中的每個人。專業工作者能為自己架起最好的保護傘,就是在自己的工作上求表現,用專業與其他人共事,交換專業上的尊重,才有機會建立可長可久的共事關係。

在你自己或同事離開職場後,能繼續保持聯絡的,通常是在同事關係外,還有一起歷經大專案、業務挑戰,在其中建立革命情感的人,而也就是這些人,會伴隨著你的職涯,成為可傾吐、可諮詢、可商量與一起成長的良師益友。

專業工作者能為自己架起最好的保護傘,就是在自己的工作上求表現,用專業與其他人共事,交換專業上的尊重,才有機會建立可長可久的共事關係。圖/ingimage

※本文經「公關人生相談室」授權,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原文請點此

運動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