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咬指甲 「五把鑰匙」助改善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新竹地區一名小學二年級女生,老師發現她學習落後、不專心,家長帶她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求助,經評估有「注意力缺損症候群」,她還有咬指甲習慣;精神科醫師陳麗卿教導家長運用行為改變策略,慢慢導正她的行為。
陳麗卿表示,許多小孩子有咬指甲、吸手指、捲頭髮或拔頭髮習慣,這些並非都有「缺乏安全感」或「情緒障礙」的問題,對他們來說,這些習慣有鎮定的作用。
她說,有些孩子可能有其他症狀,像容易緊張、擔心、作惡夢、想哭,甚至有不尋常的清喉嚨、眨眼等行為,都需進一步鑑別診斷。
陳麗卿說,家長或老師對有「壞」習慣的孩子,不要一味提醒、嘮叨或訓話,可以根據Dawn Heubner博士發展出來一套行為改變策略:「五把鑰匙」,來改善他們的偏差行為。
她說,在門診曾介紹這套作法給家長,讓家長陪孩子一起練習,「大約三周就能見到明顯效果」;她推薦家長讀Dawn Heubner博士寫的「壞習慣改不掉怎麼辦:幫助孩子克服咬指甲等壞習慣」這本書。
她說,這套作法讓孩子覺得有趣,操作過程像遊戲,家長也會省去叮嚀、施壓的感覺。
推薦文章
-
常網購、家電多也會變小強溫床?專家揭5種容易出現蟑螂的房子
-
洗頭要用指甲還是指腹洗?正確洗頭5步驟 濕髮時大力擦很傷髮
-
不靠燙染有辦法自然恢復黑髮嗎?哈佛教授教3招逆轉白髮
-
3原因讓你頭髮一直掉!使用的毛巾居然也有關 洗髮水溫太高恐破壞髮根
-
《希望之花》多了一個家.靜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