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及早治療 潛能發揮無限
【Upaper╱本報訊】
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孩童若能於早期接受診斷,並搭配藥物及行為治療,過動兒也能有優異的表現,邱姵寧分享以下的臨床經驗。
門診中的安安,明明很認真唸書,成績還是不佳,不但自覺挫敗感,父母也以為是他不夠努力、不夠聰明,常拿他與哥哥、姐姐比較,加上他朋友少、無訴苦對象,心情更差,伴隨憂鬱症的傾向。
經專業醫師諮詢發現,安安自小即患ADHD,因為父母、老師的忽略而延誤治療,經過約略2周的用藥及行為治療即有明顯轉變,不但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即可背讀完成課本內容,連上課也覺得很有趣且不會被外物所影響而分心。
邱姵寧醫師表示,目前治療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以藥物合併行為治療的成果最為顯著。另外,家長應從瞭解孩童與疾病症狀開始,視孩童個人特質及狀況設定治療目標,不應單一以孩童的課業成績做為評估治療成效的標準,而是要發掘孩童的潛能,針對孩童有興趣的事物做為延伸學習。
推薦文章
-
不管做什麼都提不起勁?你可能陷入「半憂鬱」2個基本功幫助恢復心能量
-
50個好故事【脈動台灣 醫路前行】守護篇4_科技輔助
-
失智症跟腸道菌有關?研究證實「補充益生菌」可恢復、延長記憶功能
-
家門口被小三放保險套和驗孕棒!43歲妻查出比丈夫外遇更揪心的真相
-
藥癮戒斷症狀多 定期回診別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