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媽媽分娩 比50年前耗時
【聯合報╱編譯李京倫/路透2日電】
在這講究效率的時代,許多事情處理速度比50年前快,但美國政府的研究發現,自然分娩似乎是個例外。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人員表示,近年來美國婦女分娩時間比1960年代多出2到3小時,這項發現或許會讓醫師重新思考「正常分娩」的定義。
研究發現,多出的時間大都花在分娩的第一階段(從開始分娩到子宮頸完全張開,這是分娩過程中費時最久的階段),之後才到「將胎兒娩出」階段。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產科與婦科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國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凱薩琳‧賴凡說,整體而言,現代媽媽比50年前年紀大又胖,新生兒也比較大,「但即使我們考量這些人口變動因素,分娩時間還是比較長。」
賴凡表示,這項研究無法完全探究分娩時間差異的可能原因,但部分原因可能跟無痛分娩方法「硬膜外麻醉」有關。硬膜外麻醉是以針經腰脊骨之間刺入硬膜外腔,通過此針在硬膜外腔置入一條細膠管,通過此膠管注入局部麻醉藥物,將來自子宮及陰道的神經麻醉,令其暫時失去傳導痛楚感覺的功能。麻醉藥會在5-10分鐘內開始生效,在20分鐘內達到止痛的作用。當今產婦較半世紀前更常採用硬膜外麻醉,這方法會將生產時間延長約40到90分鐘。
研究人員根據美國政府相隔數十年的兩份調查,分析出前述結果。分別是1959年到1966年間追蹤3萬9500名婦女,及2002至2008年間調查9萬8000多名足月且自然產產婦。
賴凡指出,這結果顯示「我們需要重新定義所謂『難產』情況,修正介入治療的時機。」
推薦文章
-
院長講堂╱馬偕兒童醫院院長陳治平 打造懷孕完整照護鏈
-
新的、一次性的不一定最好!陳威明深感一次性醫材不環保 使用與否「要用自己的智慧評斷」
-
40歲產婦怕養不起「三胞胎減成雙胞胎」激怒婆婆 一段自白讓她淚崩放下怨恨
-
40+族群有漏尿困擾 雙金馬影后陳淑芳鼓勵面對 日悠褲專利結構+高透氣設計提供新選擇 找回生活掌控權
-
染新冠不吃藥可更新病毒碼,靠自癒增免疫?台大醫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