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悶痛忍一周 剖腹救女嬰
34歲許姓婦人懷胎29周時,下腹持續悶痛1周,急診發現是內出血型胎盤早期剝離,緊急剖腹產,搶在胎兒呼吸窘迫前,產下早產女嬰,母子均安。
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婦產部醫師許峻睿建議,孕婦懷胎20周到37周內,若出現規則且密集下腹疼痛(約10分鐘1次)、異常增多的陰道水狀分泌物、陰道出血等,只有出現任一症狀就可能是早產,應立即就醫檢查。
許姓婦人說,她頭胎懷孕7個多月時,因不明原因子宮內羊水過少早產,第2胎在上個月因下腹持續疼痛,因症狀加劇未好轉,趕緊到去掛急診。
醫師說,婦人到院後,胎兒有嚴重心跳減速、胎盤明顯增厚、血流異常,研判是有胎盤早期剝離的嚴重併發症,緊急剖腹產,順利產下1600公克女嬰,女嬰目前無併發症。
許峻睿指出,胎盤是供給胎兒養份和血液,一旦胎盤早期剝離會造成出血,並且胎兒窘迫、缺氧,未立即處理會胎死腹中;許婦是內出血型,胎盤慢慢剝離,持續積血在胎盤未流出,較難發現診斷,若太晚診治,胎兒致死率高。
許峻睿認為,最新醫學文獻指出,前胎有早產情形,不論是子宮早產性收縮、早期破水、胎盤早剝等非病態性因素,或是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妊娠毒血症等病態性因素,下胎早產機會增加4-5成。
他建議,懷孕時如果罹患妊娠糖尿病等症狀,要注意早產徵兆,前胎早產的產婦更要注意,可以透過「早產試紙檢查」預防。
推薦文章
-
感冒後覺得累,當心病毒偷襲心臟!病毒性心肌炎5個預警信號
-
早產女嬰出生4天染腸病毒併發腦炎 重症病例創近6年同期最高
-
第35屆醫療奉獻獎/個人獎洪慶憲 屏北唯一小兒外科醫師 默默呵護國家幼苗27年
-
第35屆醫療奉獻獎╱林慈龍 與父駐山77 年 診所全年無休
-
鼠蹊部鼓一包不是胖!小兒疝氣別輕忽 醫師提醒:拖越久風險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