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鬧脾氣/教他同理心 勝過賞與罰
【聯合報╱楊婉伶/北市宏恩醫院職能治療師】
小強(化名)又生氣了!小強媽媽很苦惱:「為什麼他都不能等,我在忙家事,跟他說了,等一下再買給他,又不是不買,他就是要大哭大鬧才甘心!」
孩子不能等待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先天氣質的因素,或後天習慣的養成,但以我對小強的了解,我認為他根本沒有體會媽媽的心情,更精確的說,他不了解媽媽「正在忙」的心情。
理解、辨認和回應別人感覺的能力,便是同理心,換句話說,也就是「設身處地」的能力。
有同理心的人,往往有好的人緣、順利的團體生活、愉快的人生。但現在的孩子,或許是少子化和電子產品當道,他們很少機會去感受他人在想什麼,也缺乏豐沛的互動經驗,往往從自己的觀點出發。
以前文的例子來看,小強可能只是想著,媽媽現在不買給我,所以就是不買,他無法體會媽媽的想法,所以著急,然後便生氣了。
通常家長的處理方法有兩種:一是「賞」,就是當孩子鬧情緒時,立刻買給他,滿足需求,預期結果就是小孩馬上不生氣;二是「罰」,打他一頓或者剝奪他的權利,小孩只好當下屈服。
但不論是賞或罰,都無法有效嚇阻上述情況,反而可能不斷重複發生。
我建議小強的媽媽,以繪本或卡通教導小強同理心。利用三步驟:找一找、指出來、想一想。家長先闡述給孩子聽,一邊問孩子問題,等熟練後,再引導孩子分享。
推薦繪本
家有生氣小恐龍/大穎文化
生氣湯/上誼
生氣的亞瑟/三之三
壞心情/小魯文化
我好生氣/天下雜誌
我要來抓你啦!/格林文化
誰偷走月亮?/童心房
雷公糕/遠流
推薦文章
-
攜手醫療院所共創永續發展的新契機!正視少子化、高齡化的衝擊
-
醫學期刊刺胳針談台灣健保困境 這點讓醫護充滿倦怠感!3解方改善
-
中元超渡不只為親人祈福!超渡毛小孩大增、農藥行也超渡昆蟲
-
少子化是年輕人養不起?月薪多少才能生小孩?網友公認「超過x萬」才敢生
-
有沒有子女都要學習「獨老」!光有長照險不夠,還需布局2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