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嬰兒4個月大起 要吃副食品

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純母乳哺育四至六個月為宜,並從寶寶四個月大起,可食用營養品來補充鐵與鈣。 報系資料照

在衛生署倡導下,國內越來越多新生兒純母乳哺育時間超過六個月。不過,台灣兒科醫學會今天警告,純母乳哺育不應超過六個月,越來越多研究及臨床個案顯示,純母乳哺育與缺血性貧血有密切關連性,建議從寶寶四個月大起,開始食用米精、麥精等營養品來補充鐵與鈣。

有嬰兒純母乳吃太久

嚴重缺鐵、鈣 影響神經

台灣兒科醫學會、婦產科醫師會上午聯合舉辦「嬰兒哺育政策實證研討會」。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小兒部教授李秉穎提醒,寶寶一旦缺乏鐵、鈣,恐將影響神經發育。他去年7月收治一名發燒、抽筋的一歲小男童,初步檢查發現,病童體重只有8.1公斤,體重嚴重不足;身高74.5公分,也比其他同年齡小孩矮。

經過血液生化檢查顯示,該名幼兒血色素、血鐵質均偏低。X光檢查也發現,幼兒罹患兒童佝僂症,讓他相當驚訝,台灣社會竟會有寶寶嚴重缺乏維生素D、鈣質、鐵,導致骨骼無法正常鈣化,身體因無法載重而彎曲變形。

經進一步與男童母親討論後,才發現原來該名母親以為寶寶越晚接觸副食品,就能降低日後發生過敏體質,於是讓孩子喝純母乳直到七個月大。即使寶寶滿七個月,媽媽選擇副食品仍過於謹慎,只讓男嬰吃一些麵食或稀飯,偶爾加一些肉骨熬湯或加少許的肉屑,導致男嬰嚴重缺乏鐵、鈣、維生素D。

李秉穎說,只要新生兒媽媽一進診間,主訴寶寶純母乳哺育六個月,他幾乎不用抽血檢驗,都可預測寶寶罹患缺鐵性貧血。因為血液檢查結果幾乎全部命中,屢見不鮮。

「缺鐵不只會貧血,也會影響幼兒神經!」李秉穎警告,很多器官都需要足夠的鐵、鈣,一旦缺乏,對孩子發育影響將是一輩子。家長千萬不要以為餵純母乳的時間越久越好,而且目前無證據顯示,寶寶越晚吃固體食物能減少過敏風險。反而國際上有不少研究顯示,幼兒越晚吃副食品,日後罹患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機率反而越高。

李秉穎指出,兒科醫學會建議足月產的新生兒,出生後應立即哺育母乳,並持續哺育母乳四至六個月,但不建議純母乳哺育超過六個月,最好四個月開始添加副食品。他建議家長可幼兒四個月大開始,就餵食含鐵與鋅的副食品如米精或麥精,如果沒使用副食品,應每天補充口服鐵劑及400IU口服維他命D補充劑,直到開始使用固體食物為止。

異位性皮膚炎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