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不新鮮 孩子吃了蕁麻疹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市報導】
最近接連發生幼童吃魚後,出現蕁麻疹、頭痛、惡心等症狀,送署立新竹醫院診治,經醫師以抗組織胺治療後,症狀漸解。
小兒科醫師張寶玲說,一名5歲男孩,喝了味噌魚湯後,全身蕁麻疹;另一名2歲男童吃了炸魚排後,也引起臉部潮紅、蕁麻疹、頭痛、惡心、嘔吐及腹瀉症狀,都經抗組織胺等治療後,症狀才漸漸緩解。
「以前吃魚沒問題,為什麼現在會過敏?」孩童家長問。
張寶玲說,目前白天溫度仍高,魚肉被細菌汙染或捕撈後,沒有適當冷藏、保鮮,魚肉中的胺基酸會被細菌的酵素,代謝成組織胺,溫度愈高,細菌活性愈強,時間愈久組織胺量愈多。
她說,組織胺魚肉中毒(Histamine fish poisoning)症狀,嚴重度與食用組織胺的量有關,受汙染的魚肉可煮熟殺菌。不過,當魚肉產生組織胺,加熱或冷藏都無法破壞組織胺。
組織胺魚肉中毒主要症狀是臉部潮紅、蕁麻疹、頭痛、心悸、惡心、嘔吐、腹痛、拉肚子等,通常是吃過魚肉後約幾分鐘至1小時內出現,持續數小時。
以前吃魚沒問題的孩子,卻有類似過敏反應,或者多人同時食用有同樣症狀,臨床上應是「組織胺魚肉中毒症」;若要確認是否食物過敏,須以同類新鮮魚肉當檢體,作皮膚過敏測試或血液過敏原檢查,才能證實。
推薦文章
-
40+族群有漏尿困擾 雙金馬影后陳淑芳鼓勵面對 日悠褲專利結構+高透氣設計提供新選擇 找回生活掌控權
-
逾百民眾出現疫苗副作用!蘇一峰:「1族群」不鼓勵打疫苗,好處不明顯!
-
男子示範一早醒來「1分鐘內整理好床舖」卻遭網友嘲:超不健康
-
臉部1狀況不是過敏!醫揭「玫瑰斑」常見症狀 更可能合併偏頭痛、高血壓
-
他腹脹暴瘦20公斤 腫瘤引發腸套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