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虐不斷 專家建議4步驟延後動手機會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106年前三季通報的兒少保護案件有4萬4200件,其中由醫事人員通報的僅占6%。 記者高彬原/攝影

家扶基金會今天表示,每2小時就有1名孩子受虐,輔導一位受虐兒走出心理陰霾、恢復健康生活,社會成本高。以家扶為例,平均每個受虐兒需要16萬元的服務經費;專家則建議,家長採取「停看聽想」四步驟,延後動手的機會。

父母要如何控制脾氣,不要讓孩子成為消氣的工具,引發親子衝突或造成兒虐事件?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指出,依據調查,國內有打孩子的家長占了七成多,而且很多父母認為打小孩,是在「教育」,不是在虐待。但是,父母很容易因為怒火攻心而失手,接下來就沒有上限、無法控制,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王宏哲建議家長,採取「停看聽想」四步驟,延後動手的機會。首先,把孩子現在脫序的行為「停」下來。例如,當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玩時,家長如果一直吼叫,情緒累積下來,可能就會動手打孩子。停的意思就是「飯不要吃了」,親子都停下手邊正在進行的事,讓孩子開始察覺父母生氣了。

王宏哲說,「看」是讓孩子看到父母生氣、嚴肅的表情;「聽」是聆聽孩子的聲音,請孩子談談父母為什麼很生氣。因為有時候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想」是家長自己想一想,什麼樣的「非體罰」處罰方式對孩子是有效的,例如剝奪孩子的遊戲時間,或是取消飯後點心等等。

聯合晚報日前推出《兒虐悲歌》報導,希望政府、醫界、社福團體等,共同為兒少建構更安全的成長環境。以家扶基金會2017年兒童保護服務工作為例,投注在受虐兒的輔導服務經費就超過六億元,平均一位受虐的兒童少年,一年就超過16萬元的社會成本。

家扶指出,根據衛福部2017年統計資料,受虐兒童少年數達4135人,平均每天有11至12位孩子遭到不當對待,等同於每2小時就新增1名孩子身處在危險暴力的環境。從近幾年資料顯示,高達8成以上的施虐者是孩子的父母親,其中以管教不當、缺乏親職教育知識及父母情緒因素所占比例最高。當家庭遇上生活、工作、財務等問題而無法調適轉換,壓力往往就發洩在孩子身上。

今年三月份經由媒體報導的兒虐事件就有7件,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表示,兒童被虐不僅造成身體傷殘甚至死亡,其他還有心智受創、學習受阻、行為異常、自殺自殘行為、社會適應障礙等問題,也會延伸至下一代的暴力虐待、惡性循環問題。

去年家扶基金會共輔導服務2742個家庭,關懷輔導3637名受虐兒童與少年,兒童保護工作一年總計至少需6億元的經費,平均每一個受虐兒需要16萬元的服務經費,家扶需自籌近7千萬元兒保經費十分沉重。

家扶表示,這次兒保頸枕義賣活動,也感謝兒保好鄰居-聚北海道昆布鍋買一送一的贊助,只要民眾以428元買一個頸枕,即送一張聚北海道昆布鍋的五折餐券。

家扶捐款熱線:(04)2206-1234

家扶線上捐款:https://donate.ccf.org.tw/z_19/1-1.htm?did=384 

郵政劃撥:戶名:家扶基金會 / 帳號:00224801 (請註明:兒保頸枕)

受虐兒 兒童受虐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