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費貴、品質堪慮 衛福部擬直接補助托育機構

聯合報 記者羅真╱即時報導

台灣0到2歲的嬰幼兒高達9成是父母或公嬤等親友帶,使用公私協力托嬰中心、私人機構、居家保母等服務的人不到1成,原本能收托近2成孩子的服務資源,竟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調查顯示,家長會選擇自己或親友帶,考量因素包括送托太貴、家庭收入不夠且不信任保母或托嬰中心等。

對此,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衛福部參考學界研究擬定「實物給付」規劃,未來擬不補助家長、直接補助托育機構,讓機構收費往下降,一方面可管控費用、一方面能控托育品質,方案近期將送交政院。

衛福部社家署長簡慧娟表示,未來擬將托育費用支出,從現在家庭可支配所得的33%降低為10至15%,期能減輕家長負擔,但仍待蒐整各界意見。

社家署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現有的居家式(即保母)與機構式托育服務供給率近2成(19.52%),前者為12.24%、後者為7.28%,但僅收托3萬9580名未滿2歲的兒童、收托率僅不到1成(9.74%),其中居家式托育為5.82%、機構式托育為3.92%。

簡慧娟表示,未滿2歲的孩子需要跟家長建立依附關係,因此,有很多家長選擇自己照顧,或是白天給阿公阿嬤帶、晚上下班回家再自己帶。不過她也坦言,家長的送托意願,可能受機構托育品質或其他因素影響。

社家署去年度委託國立中正大學社福系副教授王舒芸研究托育管理制度的實施成效,研究的其中一部份,針對台北、新北、台中、宜蘭與雲林5縣市有0到2歲幼兒的家長,以問卷調查其對於托育服務的認知、滿意度與實際照顧安排等,回收有效樣本共604份。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衛福部已擬定「實務給付」規劃,未來將補助托育機構、讓其收費往下降,一方面可管控費用、一方面能控托育品質,同時能減輕家長負擔,方案近期將送交政院。聯合報系資料照。

統計顯示,家長考量照顧安排的因素,前5名為照顧專業度、照顧品質、環境安全、愛心耐心與可信任度。研究也詢問家長不外送的考量,除了自己或親友有意願照顧之外,自己顧的家長中,近6成的人認為送托太貴、4成的人表示家庭收入不夠、超過3成的人不信任保母或托嬰中心;讓親友顧的家長中,也有4成的人認為送托費用太貴、超過3成的人不信任保母或托嬰中心。

嬰幼兒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