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寶貝看電視 不如多陪他玩
【聯合報╱柯俊銘/公職臨床心理師】
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快點學會說話或認字,很早就讓小寶貝接觸媒體教學,雖然立意良善,但恐怕是弊多於利,與其依賴DVD,不如多陪孩子玩還比較實在。
專家指出,電視播放的影片雖活潑有趣,但聲光影像的變化太複雜與快速,幼童若頻繁觀賞會造成腦力過度負擔,且在大腦的預期作用下,導致對真實世界興趣缺缺,做事變得容易分心,往後在學校的課業表現會更差。
另外,兩份不久前發表在國外「兒科與青少年醫學檔案」的論文警告,孩子越年幼開始看電視及看越久的電視,其懂得的生字、說的話或發音的量會越少,就算有開口,講出來的語句普遍很短或架構鬆散。而臨床上也發現,常看電視的孩子易仿效影片中誇張的對話方式或腔調,反而不利社交發展。
文獻確認,溝通互動是激發大腦語言學習的關鍵,特別是嬰幼兒正值語言發展的黃金期,更需從和大人的對話中,透過模仿習得言語的表達與應用。
只要增加親子互動機會,多給予小傢伙們愛撫、擁抱與陪伴遊戲,常說故事、唱歌給他們聽,在刺激足夠的環境下,相信其認知、語言的發展應都能頂呱呱。
幫助不同年齡孩子增進語文能力
0至2歲:
1.為他做任何事時,不厭其煩地和其講話,說明正進行的活動與接觸的事物為何。
2.儘量以短句或簡單語彙敘述,並帶入引導、示範的手勢、動作。
3.告知目標物或當下動作的名稱時,速度宜放慢,並故意重複與加重語氣。
4.模仿孩子的表情以及聲音,給予主動的表現正向回饋。
5.選擇有鮮豔圖片,甚至能發出聲音或味道的童書,介紹裡頭的內容給孩子,鼓勵孩子在裡頭找出特定物品。
2至4歲:
1.在會話中,逐漸擴充孩子的語彙量、句子長度與複雜度。例如:「那是一棟房子,那是一棟有煙囪的房子。」「這是我的鼻子,鼻子可以聞花香味。」
2.幫助孩子認識情緒,明白背後的感受與肇因。例如:「弟弟在哭哭喔!是不是不能出去玩很難過?」
3.給予簡易指令,並帶領去完成。例如:「拿杯子給媽媽」、「把門關上」。
4.對孩子的發問或分享積極回應,儘量維持其有興趣的主題,延長彼此對話。
5.教導唱兒歌或背誦有意思的童詩,從中練習各種不同句型。
4到6歲:
1.共同從事活動,如購物、打掃時,多詢問其意見或感受,適時灌輸空間、算數、對比、分類等概念,應用在表達的語句中。
2.透過提醒、暗示,協助孩子能掌握對話時等待、輪替、持續、中斷等原則。
3.玩猜謎遊戲。提供功能、屬性等線索,請孩子說出事物名稱,並嘗試描述。
4.玩角色扮演遊戲。讓孩子假裝是特定人物或動物,討論可能的想法或作為。
5.多念繪本給孩子聽,每到一段落,鼓勵猜測接下來的情節,結束時詢問其看法,例如主角為何如此做,並試著看圖重述故事。
推薦文章
-
院長講堂/馬偕兒童醫院院長陳銘仁 真誠照護小病患 常保赤子心
-
含氟牙膏中的氟化物會導致癌症或智商下降嗎?專家們這麼說
-
半夜驚醒!她怕「這病」不只奪走孩子身高,甚至呼吸、行走能力…
-
流感重症、死亡創新高!陳月卿推薦喝「1碗湯」 抗感冒 南瓜洋蔥5食材聯合作用效益增
-
台大醫院開第一槍「不用波波醫」!林口長庚曝聘僱醫師評估重點「不一定進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