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雄風 別怕攝護腺手術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很多男人擔心攝護腺手術後「不舉」忌醫。不過,醫師提醒,目前整合多元復健、治療法,只要及早介入不用擔心無法展雄風。
攝護腺癌是男性常見癌症,早期發現治療佳,10年存活率可達9成,但癌患常擔心手術後,可能要包尿布,無法享受性生活的疑慮,造成治療障礙。
一名50歲的男性,健檢時發現罹患攝護腺癌,手術切除攝護腺、骨盆腔淋巴結後,治療成效佳,但因勃起功能障礙、「不舉」而感恐懼、挫折,在醫師建議下復健,2個月即有反應,3個月後可以藥物輔助、恢復性生活,半年後已可不用輔助而「達陣」,如今以過來人身分鼓勵新病友「免驚」。
攝護腺癌是台灣惡性腫瘤死因第7名,在美國排名第2,以50至60歲男性最常見,不過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莊豐賓說,近年越來越多40歲的壯年族群發現罹癌,可能與飲食習慣、環境,以及篩檢技術成熟相關,但早期發現治療佳,10年存活率高達9成。
莊豐賓說,9成病患的尿失禁困擾,在術後1年即可大幅改善,但術後可能因神經、血管損傷,造成陰莖海綿體平滑肌不易充血、進而形成纖維化,導致勃起功能障礙;多項研究顯示,約有16到82%的患者,在攝護腺全切除術後的1年半到2年,可以恢復至術前的勃起功能。
如中風病人因手術致勃起功能障礙者,其實也可以透過復健,逐漸恢復「使用功能」,莊豐賓提醒,「越早越好」,攝護腺癌患者不需要先擔憂,前年的一篇精神科研究也顯示,與配偶一起討論術後的擔憂,包括復健計畫,可大大減少心理壓力、與憂鬱傾向。
復健計畫包括在無禁忌症前提下使用口服壯陽藥、及真空吸引器等方式,協助陰莖海綿體時常「熱機」,避免纖維化,若切除到神經,可使用陰莖注射血管擴張,臨床上可見,在復健2個月後,大部分患者性功能評量分數可比復健前增加4倍,陰莖勃起硬度增加5倍,復健3個月後,可再透過複合式的治療加強。
推薦文章
-
吃太多胡蘿蔔會讓男生性功能障礙?專家揭原因 這些蔬果也要小心
-
別等出問題才煩惱 專家建議3個訓練動作防尿失禁:愈早練愈好
-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熱辣滾燙〉肥胖也可能讓妳尿失禁
-
韭菜是天然壯陽菜?醫:吃韭菜男女都受益 但4族群當心潛在風險
-
喝咖啡性福又抗老化!研究揭咖啡對男性性功能4益處、改善女性認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