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宜涼補、平補 3藥材泡茶補氣顧胃

聯合報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
立秋剛過,秋燥隨之而來,日常飲用水可加入少量枸杞、黨參、黃耆等,養氣又顧胃。圖/123RF

24節氣中的「立秋」剛過,天氣依舊炎熱,「秋燥」隨之而來,中醫師強調,此時節不宜驟然溫補,如果要進補,建議選擇「涼補、平補」,可以食用蜂蜜、木耳、蓮子、百合等食材,日常飲用水則可加入少量枸杞、黨參、黃耆等,可以養氣又顧胃。

「秋老虎」易感冒 飲用水加枸杞、黨參、黃耆補氣顧胃

過了立秋,開始走入「秋老虎」時節,中醫師李和蓁提醒,常進出冷氣房的民眾,室外炎熱但冷氣房溫度低,最容易造成身體抵抗力的波盪,並衍生各式皮膚、呼吸道疾病,建議可多帶一件小外套出門,避免出汗後,身體潮濕又吹冷氣,導致感冒、陰暑等症狀出現。

「秋天開始可以讓腸胃休息一下。」李和蓁表示,民眾在日常飲用水中,可以少量加入枸杞、黨參、黃耆等中藥材,可以補氣顧胃,也可加入菊花做茶飲,但要注意菊花是否檢驗合格,避免購入農藥殘留超標的原料。

秋燥不宜進補 改涼補、平補

李和蓁說,近期天氣屬秋燥,不宜進補,進出室內外也要注意,不要因為感到天氣燥熱而猛灌冰水,或是在冷氣房喝很熱的水,建議選擇涼補、平補,可以多吃蘋果、奇異果等水果,避免突然進補讓身體上火,否則易出現慢性黏膜發炎等症狀。

李和蓁指出,若有生育規畫的女性,在秋燥氣候下,宜著重「滋陰潤燥」飲食,可食用蜂蜜、木耳、蓮子、百合等食材;若有「養卵」需求,可多攝取「深色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或是杜仲茶,以及適量攝取蛋白質,如黑豆、雞肉、魚肉等白肉,若選擇吃豬牛羊等紅肉,則要注意脂肪的攝取量。

生殖能力常與「腎氣」有關,李和蓁表示,對中醫來說,肝、腎功能與生殖、泌尿道、荷爾蒙、神經、內分泌系統息息相關,而中醫五行「青、赤、黃、白、黑」對應「肝、心、脾、肺、腎」,因此食用深色食物便是顧腎的好選擇。

(責任編輯葉姿岑)

秋燥 涼補 立秋 燥熱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