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麥麵包一定是褐色,但褐色麵包未必是全麥!2處為關鍵差異
麵包出爐時間,烘焙坊瀰漫著小麥香氣,各式麵包整齊排列,主打無油、無糖的全麥麵包,真的是「全麥」嗎?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陳姿吟表示,全穀製品的全穀含量,至少要占產品含量達51%以上,有些業者會用一般白麵粉,再加上些許麩皮粒,讓外表看起來有麩皮粒,製成「看起來健康」的麵包。
褐色斑點可能是麵粉加麩皮,不算全穀製品。
麵包有褐色斑點,就是全穀?陳姿吟說,這是消費者最大的迷思,「全麥麵包一定是褐色的,但褐色的麵包未必是全麥麵包!」褐色可能是添加食品色素,或是白麵粉混合麩皮粉做出來的麵包,外觀雖與全麥粉類似,卻不是真正的全麥麵包。
陳姿吟指出,市售標榜「全麥」的製品,都要符合衛福部的食品標示法規,平常在麵包店看到的全麥麵包,很可能不符合規定。全穀必須具有完整穀粒的每一部分,即使經由碾製、壓碎等處理過程,仍要保有穀物原有的麩皮、胚芽及胚乳。全麥麵包、全麥饅頭等全穀製品,也是成分需占總重量的51%以上,才能用「全」來宣稱,包含全蕎麥、全燕麥。
真全麥麵包口感較粗糙,注意有無額外添加油、糖。
坊間常看到標榜「高纖全麥」、「全麥胚芽」的麵包,陳姿吟說,民眾看到高纖、全麥、胚芽、雜糧等,以為跟健康畫上等號,但如果沒有使用到「全麥粉」,而是小麥粉、麥粉、麵粉,並不是真的全麥。
國人喜愛又香又軟的台式麵包,但純的「全麥粉」因為纖維量較高,口感較粗糙,會影響麵團發酵的蓬鬆度,因此有些店家在製作全麥雜糧麵包時,為了增加嗜口性,會加入較多的油脂、糖分,原以為標榜全麥、雜糧的麵包較健康,卻反而因此隱藏熱量陷阱,失去原來的「健康」本意。
真全麥有穀香,可肉眼觀察穀粒和粗糙程度。
陳姿吟說,市面上有幾家標榜製作健康麵包的烘焙坊,確實使用純的全麥粉,加上獨特的天然酵母發酵,完整保留全穀物的五穀雜糧,也詳細標明出內容成分。但因為一般的全麥粉筋性不足,也有些業者會再拌入高筋麵粉。
至於真全麥和假全麥該如何分辨?她說,可用肉眼觀察穀粒的含量以及粗糙程度,全麥麵包的味道通常比較濃郁,帶有穀物天然香氣。
精製過的雜糧非全穀,去除麩皮或胚芽,營養大不同。
另外,標榜「雜糧」也不一定是全穀,可能參雜了其他精碾或加工過的穀物。例如,紅薏仁是全穀,但是去掉麩皮後,就變成白薏仁;有些穀物為了口感,也是去掉麩皮甚至胚芽,成為「精製澱粉」或「精製型穀物」,營養大不同。
一般來說,消費者很難分辨真正的全穀類,看到「有機、天然、多穀」,就以為比較健康,但有許多是經過精製後的成品,營養價值少了許多,和未精製的全穀雜糧類,不能混為一談。
多穀不等於全穀,五穀粉、十穀粉可能含多種精製穀物。
有些人會泡多穀粉來喝,覺得比較健康,陳姿吟提醒,仔細看標示,包裝上會寫「多穀」,是因為添加了非穀物的製品,所以依法不能稱為「全穀」。她強調,「多穀」不等於「全穀」,有些號稱多穀的食品,有可能是多種精緻澱粉或精緻型穀物製成。
現行法令規定,產品若僅含單一穀物,可以該穀物名稱為產品命名,例如全麥麵包、蕎麥麵條、燕麥片等;而產品混合了二、三種穀物的全穀粉,則稱之「全穀食品」。雖然「多穀」還是比單一精製澱粉好,但要注意成分標示,是否有麥芽糊精、糖等添加物。
要特別注意的是,強調健康養生的多穀粉,含有豐富鉀、磷成分,且五穀雜糧磨成粉後,膳食纖維被破壞了,只剩下澱粉和醣類,吃多了可能變胖,糖尿病、腎臟病患者也不適合飲用,避免造成身體負擔。
責任編輯:辜子桓
推薦文章
-
全榖米飯沒有白米好吃?拉長浸泡、翻鬆再悶有助讓口感升級
-
多數人沒吃對!全榖物有哪些食物?產品標示含3項成分才算數
-
有利腸道又能控制血糖 專家教你從簡單碳水化合物改吃這種
-
喝冰水能無痛甩掉脂肪?研究打臉曝冷水更佳用法:有效調節血糖
-
努力增肌卻沒成果?專家揭5個NG營養攝取方式阻礙肌肉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