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油、三杯、薑類 慢性病患勿碰
年節喜氣洋洋,家家戶戶大魚大肉。家中有長者或慢性病患,中醫師建議,過年期間應避免吃生冷食物,也別吃得太過燥熱,可攝取山藥、黑木耳,並減少攝食分量、將年菜改良成藥膳,闔家過好年。
中醫師吳明珠指出,如果長者有氣喘、上呼吸道感染等,過年期間不能吃得太補,進補前先清熱、袪濕,可先喝些四神湯,讓脾胃平和。中醫養生建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天若吃得過度溫熱燥補,熱能積在體內,過盛消耗體內陰氣,身體反而變虛,準備年節食材,可加入山藥、白木耳、芝麻等溫和食材。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則建議,年節佛跳牆、蹄膀等「大菜」別準備太多,應多吃清爽小菜,如黑木耳、高麗菜乾、金針菇等,清炒或涼拌皆適宜;雞腿改用滷的,減低油膩感。
年節團聚,吳明珠建議,部分佳餚可改良成藥膳,如砂鍋魚頭、雞湯等,可改為歸耆參燉雞湯、山藥羊肉湯,黃耆可補氣益肝,當歸補血,羊肉有補虛、開胃健力等功效。陳潮宗則建議,可以酸菜肚片湯、芥菜湯等取代火鍋;慢性病患者應避免麻油、三杯、薑類,麻油性質甘涼,加薑等高溫烹煮,容易上火燥熱。
陳潮宗提醒,家中若有長者或慢性病患者,若外出遊玩時請避免高山或低漥地區,因長者免疫力較低,容易出現感冒、過敏性鼻炎等症狀。
推薦文章
-
這種「睡眠殺手」竟影響身高?醫:孩子「兩徵兆」要注意
-
熱到受不了!譚敦慈教1妙招瞬降室溫 戶外隨時補充水分
-
煮飯前忘了先讓蛤蜊吐沙,有救嗎?蛤蜊快速吐沙1秘訣,水溫、時間是關鍵
-
咳嗽不能吃什麼?飲食宜忌看痰色,痰色白或黃忌吃的食物不一樣
-
吃葡萄能補血嗎?一天能吃幾顆?必學「超營養1吃法」 連籽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