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重潤肺養陰 吃白色食材保健
今天「立秋」,炎熱夏季將邁向涼爽秋天,白天炎熱、早晚轉涼,晝夜溫差逐漸拉大。中醫師周大翔說,秋天在五行學說中屬金,對應肺臟,而肺喜潤惡燥,此時節保健重點在於「潤肺養陰、防燥護肺」。
周大翔指出,此時節容易出現口乾、喉癢、皮膚乾癢、便祕等「秋燥」症狀。建議飲食應清潤、甘淡,食用白色或滋陰潤肺的食材,如白木耳、百合、蓮藕、梨子、沙參、銀耳、山藥等,既可生津止渴,也有助保護呼吸道系統。
立秋後,陽氣開始由表往內收斂,周大翔指出,人體的養生節奏也應由「耗散」轉為「收斂」,順應自然的陰陽變化,應早睡早起,晚上在11點前入睡,有助於養陰潤肺、固護正氣;早晨可在日出時起床,接受晨光刺激,有助提神醒腦與肺氣舒展。
起居方面,早晚溫差逐漸明顯,需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傷陽。選擇舒緩的運動,例如太極、八段錦、瑜伽、快走等,運動時間以清晨或傍晚為佳,既可鍛鍊肺氣,又能調整自律神經,幫助身心安定。更應養成靜心習慣,例如每天花10分鐘進行深呼吸、靜坐、聽音樂,也可閱讀、書寫等幫助情緒出口的活動,讓心情自然舒緩。
周大翔說,立秋是由陽轉陰的關鍵節氣,氣候轉變的開始,更是身體調整與預防秋冬疾病的良機。日常可透過茶飲與穴位按摩,提升身體的調節能力,預防秋燥與免疫力下降。
防燥護肺2茶飲
1.沙參玉竹潤肺茶
材料:北沙參10克、玉竹10克、麥門冬6克、甘草3克
作法:以600毫升水煮沸後轉小火煮20分鐘,溫熱代茶飲用。
功效:滋陰潤肺、生津止咳
2.桂圓紅棗養心茶
材料:桂圓10克、紅棗5枚、枸杞10克
作法:加500毫升水煮沸後再煮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補益心脾、安神養氣
穴位按摩
1.太淵穴:位於手腕橫紋上,靠近拇指側的凹陷處,是肺經的原穴。每日早晚以指腹按壓1至2分鐘,有助潤肺止咳、緩解鼻塞等秋燥症狀。
2.足三里:位於膝蓋外側,髕骨下方約四橫指處,是健脾補氣、增強體力的重要穴位。每日按摩5分鐘,有助提升免疫力,減少秋季疲倦感、改善腸胃功能。
推薦文章
-
秋燥宜涼補、平補 3藥材泡茶補氣顧胃
-
「立秋」宜養肺!「6個養生術」助潤肺去燥 常見5疾病教你預防
-
明「立秋」居然禁這個!命理師爆:晚上9點後避免劇烈運動
-
頭昏無力、水腫、皮膚搔癢?中醫師解惑立秋養生秘訣
-
立秋之後如何健康吃?營養科專家教你3道有藥膳功效的美味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