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化大容易眩暈 圖解5穴位按摩有助舒緩症狀
近日氣溫變化大,不僅容易造成感冒,還可能發生眩暈。70歲黃奶奶最近飽受眩暈困擾,尤其是起床或姿勢移動時更加明顯,透過中醫針灸及按時服藥,狀況明顯改善。中醫師表示,眩暈除能用藥、針灸改善,也推薦5個對應穴位舒緩症狀,平時可多按摩保健,疏通經脈、調和氣血。
門諾壽豐分院中醫師唐漢維建議,除了用藥之外,有對應穴位可幫助舒緩眩暈症狀,包括在頭頸部、耳朵附近的百會穴、聽宮穴、翳風穴與風池穴,以及手部的合谷穴,每天按壓數回,平時按壓預防保健,暈眩發作時則加強按摩力道,緩解症狀。
唐漢維說,百會穴位於兩耳尖直上與中線的督脈交會頭頂中央處,按壓可促進頭部氣血循環;聽宮穴在耳屏(耳廓前的瓣狀凸起處)前方凹陷處;翳風穴位於耳垂後方,下頜骨後緣凹陷處。
而風池穴位在下,後頸部斜方肌外緣、枕骨下方的凹陷處;合谷穴則於手掌虎口,第二掌骨橈側中點處。有眩暈症狀的民眾,建議平常可用指尖由輕漸重慢慢揉按,緩解偶發性頭暈目眩症狀。
.百會穴:位於兩耳尖直上與中線的督脈交會頭頂中央處。
.聽宮穴:在耳屏(耳廓前的瓣狀凸起處)前方凹陷處。
.翳風穴:位於耳垂後方,下頜骨後緣凹陷處。
.風池穴:位在下,後頸部斜方肌外緣、枕骨下方的凹陷處。
.合谷穴:位在手掌虎口,第二掌骨橈側中點處。
由於造成眩暈的原因各有不同,很多疾病也會導致頭暈目眩,症狀上有所差異,醫師建議,民眾若長期出現相關症狀而無法緩解,應盡早就醫接受完整檢查找出病因,也一定要請合格中醫師診斷,切勿聽信偏方。
責任編輯:辜子桓
推薦文章
-
三餐吃太多、腰帶褲頭過緊?留意6個小習慣預防胃食道逆流
-
按摩2穴位、培養6個習慣 中醫陳旺全教你如何預防及延緩失智
-
喉嚨乾、皮膚癢、便祕…秋燥體質超惱人!中醫教用這些食材補氣潤肺
-
健康你我他/晨起必運動一小時 穩健邁向健康晚年
-
眼睛乾澀、視力模糊…4穴位、2茶飲改善乾眼症 維生素A食物護視網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