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刺激神經 救回車禍歪頭
41歲邱姓女子,因為2年前的車禍,陸續出現肩頸疼痛、肌肉無力、手指尖麻木等症狀,有時還會不明原因歪頭,經確診為車禍引起的「頸椎退化」壓迫神經,讓她長期疼痛不堪,北醫附醫透過傳統醫學與骨科合作,運用超音波定位配合針灸,精準改善,助她重返職場。
北醫附醫骨科部脊椎骨科主治醫師吳孟晃指出,外傷、退化性疾病等都可能引起周邊神經病變,並出現肌肉無力、痲痹、感覺能力下降等症狀。
周邊神經病變最常出現在肩膀、上肢、手腕或是下背部等部位,除了疼痛,最常見的外在表徵是感覺與運動功能下降,肩頸、四肢關節與軀幹出現僵直感等,病人常常會感覺到痛或麻木,但卻找不出病因,以致生活品質下降。
吳孟晃說,一般治療周邊神經病變,可透過復健、補充營養補充劑、施打類固醇等,當上述治療都沒用時,才會改以手術治療,不過已有證據顯示,中醫針灸可協助神經修復及改善症狀。
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唐佑任說,為解決邱女的長期疼痛,配合西醫的超音波儀器定位受損的神經通行路徑,再由傳統醫學科醫師施針,加上直流電電療,可以集中刺激受損神經,減少受損組織沾黏,增進病人肌力並恢復痛溫觸覺,提升神經滋養因子恢復,加速周邊神經的修復。
唐佑任說,經過半年治療,邱女的麻木感以及肌肉無力症狀已恢復,目前已重返職場改善生活品質。
推薦文章
-
日本 SMA 治療經驗揭密!台灣SMA之父鐘育志:「以病人為中心策略值得借鏡」
-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不再是不治之症!日知名SMA專家:口服藥物成重要治療趨勢
-
吃綜合維他命可能只是浪費錢?醫師揭5個保健食品須知
-
50個好故事【脈動台灣 醫路前行】同場加映4_長照復能
-
花蓮「鏟子超人」傳橫紋肌溶解症 顏宗海提:3大警訊嚴重會命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