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養生/慢性疲勞症候群,按那個穴?
【文、圖/摘自《穴位養生,就是這麼簡單》/許耕榕 著/京中玉國際 出版】
有些人經常全身疲憊、乏力;食欲減退,對各種食物均缺乏食欲,尤其是油膩食物,看著都厭煩;經常出現頭痛、頭暈、失眠、嗜睡、記憶力差等症狀;有時出現尿頻、尿急情況,男子出現陽痿、早洩問題,女子出現生理不調等問題;皮膚粗糙、乾燥,脫屑較多,指甲失去光滑和光澤,毛髮脫落、易斷;抵抗力低下,經常發生感冒;脾氣不好,暴躁、易怒⋯⋯這些就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典型症狀。
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一種以極度疲勞為特徵的綜合性症狀,現代醫學手段檢查身體,往往查不出任何實質性病變,但身體卻極度不適,人往往痛苦不堪。
中醫認為這個病與肝、脾、腎功能失調有關。肝主疏泄,肝氣不調人就會煩躁易怒;同時,肝主筋,肝功能不好的人,運動和神經系統也會出現問題,如疲乏無力等;另外,肝藏血,肝氣不順暢,人的心血管系統也會出現問題。脾是人的後天之本,主運化,脾虛一方面導致人的食欲下降,另一方面使營養物質無法正常輸送到全身,人便會出現疲勞、倦怠的問題。
腎是先天之本,與人的生命過程息息相關,腎功能不好,身體的整體功能都會出現問題。所以,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主要從調養肝、脾、腎入手。百會、印堂、神門、太溪、太衝、三陰交、足三里這幾個穴位,就是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的重要穴位。
百會、印堂在頭部,都是督脈上的穴位。督脈通入大腦,所以用它們可以醒腦開竅、健腦提神;神門是心經的原穴,太溪是腎經的原穴,兩穴原原相配,能夠交通心腎,調養心腎功能;太衝是肝經的原穴,是肝經之氣灌注的地方,善於調節肝的功能;三陰交、足三里是調理脾胃功能的常用穴位,用它們可以健脾益氣,恢復體力。
日常使用這幾個穴位,按摩最方便,可以分別對每個穴位進行按揉三至五分鐘,每天有空的時候就揉按揉按,長期堅持,身體狀況會逐步得到改善。
推薦文章
-
哈佛研究:睡太多太少皆增肝癌風險!醫籲白天補眠最適宜時間
-
感冒好了卻還是咳不停?中醫:咳超過8週就是「慢性咳嗽」,這樣調理助改善
-
健康老人們慶幸「老後停止做的事情」:不再強迫自己節食、運動
-
你需要多少維生素C對抗感冒和日常壓力?專家教找出適合自己的量
-
從未有反應不代表未來不會 專家教你如何揪出過敏症狀的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