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補養生 注重整體性、講求天人合一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中醫調養體質,藥補講求整體性。中醫師陳贊文在一場講座中表示,中醫的養生觀注重整體性,講求天人合一。需要配合個別體質、適用性,還有環境氣候變化等。整體而言,中藥的藥膳類別,大致可分為包括補氣藥、溫陽藥、補血藥以及滋陰藥四大類。
中醫師陳贊文表示,調整體質的方法應配合個人體質適應性。經過醫師的辨證,了解到患者的證候、體質類別,選擇適合的藥膳調補。藥膳大致可分為包括補氣藥、溫陽藥、補血藥以及滋陰藥四大類別。
中醫所強調的「氣」,也可以說是推動機體的活動的原動能量,對身體體內各器官,達到溫養、推動、固攝等作用。而常見的氣虛問題,最常見的就是患者出現怕冷、畏寒、四肢冷,容易感冒等體質。補氣藥應用,包括如有:人參、西洋參、黨參、黃耆、白朮、蓮子、扁豆、山藥等。
陳醫師表示,溫陽藥包括如有:肉桂、胡桃、鹿茸、冬蟲夏草等。若屬虛寒體質的人,通常在選擇滋陰補藥時,為避耗損陽氣,可適量加些溫陽藥,達到陰陽雙補的功用,同時也能幫助驅寒。同時,根據陰陽調和、相互調補作用的原理,在補陰的藥物,如地黃、玉竹、百合、枸杞子、麥冬、石斛等,也可依情況適當輔以溫陽藥;使陰有所化,對於滋補腎陰有所幫助。
補血藥有當歸、白芍、阿膠、大棗、桂圓等,藥味多屬甘平,有補血養血的作用,血虛的人如頭暈目眩、有婦科生理期異常、出血量大等問題者。
推薦文章
-
流感重症4大警訊 掌握黃金就醫時間
-
小S證實大S死訊,流感併發肺炎逝!我得的是感冒還是流感?4大指標教分辨 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
穿高領毛衣不好看怎修飾?造型師提供2具體技巧:方法意外簡單
-
過年期間就醫 輕症別直奔急診
-
感冒高危險期 優先保暖「2個部位」提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