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過敏季 中醫師推食補藥方
時序入秋,氣候由夏季潮濕悶熱轉為涼爽,但也是鼻子過敏或氣喘患者需多加留意的季節,中醫師提醒民眾,「秋燥」的意思就是指在「秋天」,氣候中的「燥」性特別明顯,挑選滋潤性質的藥膳食材,在家進行食補不可少。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鄒曉玲表示,季節進入秋季,過敏體質的人不論皮膚症狀、鼻部症狀甚至呼吸道症狀都會明顯加重,出現鼻腔乾燥搔癢、咽喉乾、乾咳少痰、皮膚乾癢等症狀,針對乾燥的秋季,選擇適當的膳食,保養呼吸道相當重要。
鄒曉玲表示,針對秋天乾咳少痰的症狀,可多加食用滋潤性質的百合、山藥、秋葵、黑白木耳等藥膳食材,或使用川貝母、水梨與冰糖,先將水梨洗淨後去核,接著裝入貝母末,放入碗中加入冰糖和水,蒸煮40分鐘後,就是一道簡單方便的秋季居家食療配方。
至於工作需要長時間講話的老師、銷售員,若出現咽乾口燥之外或精神疲憊、胸悶短氣等症狀,也可以酌量配合人蔘、麥門冬與五味子熬煮的「生脈飲」,緩解乾咳少痰的症狀。
推薦文章
-
簡單又低成本?椰子油漱口改善口腔及全身健康有科學證據嗎?
-
成年後親子關係【父母篇】林月霞「放手」培育3網紅
-
油脂不一定罪惡!8種「好油脂食物」讓你越吃越健康
-
止痛藥非改善經前症候群萬靈丹 睡飽、減壓可改善不適症狀
-
2025癌症論壇/體重下降5%是警訊 新鮮食材+原型食物助癌友吃出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