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老化與預防跌倒的關鍵 專家揭初學者重量訓練常見7錯誤
過去重量訓練(strength training)常與健美、運動表現劃上等號,但已有科學證據明確指出,重量訓練是維持健康老化的關鍵行為之一。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每週應至少進行兩次全身性肌力訓練,以促進骨骼健康、增強肌力與改善日常活動表現。對高齡族群來說,這不僅是健身,更是維持獨立生活與預防跌倒的保命行為。
為什麼年長者應該進行重量訓練?
無論是用啞鈴、彈力帶、機械訓練,還是徒手動作,只要有持續性與正確方式,都能帶來顯著的健康改善。以下是研究支持的十大益處:
重量訓練的十大健康好處
1.提升肌力與肌肉量:訓練2~3個月即可明顯增強肌力。
2.促進代謝、控制體重:肌肉組織會在靜止狀態下消耗更多熱量。
3.改善平衡力:減少跌倒風險,增強身體穩定性。
4.強化骨骼密度:預防骨質疏鬆與骨折。
5.增進心血管健康:降低高血壓與膽固醇風險。
6.穩定血糖:被美國糖尿病協會推薦為血糖控制工具。
7.降低受傷風險:提升肌肉、韌帶與關節的承受力。
8.促進心理健康:運動釋放腦內啡,有助緩解壓力與焦慮。
9.延緩認知退化:研究顯示與記憶力保護有關。
10.延長壽命:肌力與死亡率呈反比關係,能降低早逝風險10~17%。
常見重量訓練類型有哪些?
1.自由重量(Free Weights)
使用像是啞鈴、槓鈴、壺鈴、藥球等器材。自由重量訓練可啟動更多穩定肌群,提高訓練效益,但也需要良好的動作控制與技巧。
2.重量訓練機械式器材
使用像是腿推機、拉背機、胸推機等器材。透過槓桿與滑輪輔助,提供固定軌道的重量訓練,對於初學者或行動能力較差者更為安全。
3.彈力帶訓練
使用像是彈力帶、拉力繩等器材。具便攜性、低關節衝擊,適合行動不便者或在家訓練者。
4.徒手訓練
包括伏地挺身、平板支撐、弓箭步、靠牆深蹲等動作。無需器材,利用體重與重力即可強化肌群,是最自然、最方便的訓練方式。
初學者常見七大錯誤
根據教練與物理治療師的臨床觀察,以下為常見錯誤與建議修正方式:
1.開始重量太重
建議從輕量或徒手開始,確保動作正確無代償,避免受傷。
2.忽略動作技巧
動作正確比完成次數更重要。建議緩慢、控制動作,並由教練指導。
3.缺乏熱身與關節活動度訓練
建議訓練前先進行 10~15 分鐘的動態伸展,針對肩膀、髖關節與胸椎。
4.忽視疼痛訊號
若感到劇烈疼痛、頭暈或刺痛應立即停止,並諮詢專業人士。
5.未訓練平衡與穩定性
建議納入單腳站立、穩定性訓練以預防跌倒。
6.忽略休息與恢復
每週應保留2~3天休息,並確保充足睡眠與營養攝取。
7.蛋白質攝取不足
建議每日攝取1.1–2公克/公斤體重的蛋白質,來維持肌肉生長與修復。
【資料來源】
.Seven mistakes a personal trainer says seniors should stop making at the gym
.How To Get a Lift Out of Strength Training
推薦文章
-
不用買器材、在家就能做 治療師推6種運動助改善平衡和穩定度
-
大幅降心梗風險 心臟外科醫師曝1個簡單習慣「可能救你一命」
-
簡單且無需花錢 專家建議起床後1動作秒喚醒大腦與身體
-
美國2025高血壓新指南出爐 6大建議幫助你有效控制血壓
-
腳軟、膝蓋卡 逾7成長者膝關節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