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等出問題才煩惱 專家建議3個訓練動作防尿失禁:愈早練愈好
骨盆底肌出問題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特別是受尿失禁與疼痛所苦的人。根據國家尿控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ntinence),美國有超過2500萬的成年人經歷短暫或慢性尿失禁,而進行特定運動訓練有助緩解問題。Fit&Well報導,物理治療師蓮妮(Leanne O'Brien)表示,我們都應該像身體活動一樣訓練骨盆底肌,追求預防疾病,而不是等到出問題再反應。更年期與停經後婦女更容易發生尿失禁,所以骨盆底肌訓練很重要,而男性晚年也會遇到此問題,因此不分性別都適合訓練。
蓮妮說,骨盆底肌與周邊其他肌肉一同運作,如果臀肌或腹肌無力,骨盆底肌便需要加倍出力。她有一名術後被交代須做骨盆底肌運動的患者,但該患者的骨盆底肌未經訓練就十分強壯,代表骨盆底肌需要非常努力協助無力的腹肌與臀肌,若能正確訓練腹肌與臀肌,對骨盆底肌也有幫助。以下是三種相關訓練,蓮妮推薦有症狀者每周進行2到3次運動,進行過程不應出現任何症狀。
1.擠壓抬起運動(Squeeze and lift)
只要正確訓練,擠壓運動可有效地主動增強骨盆底肌。蓮妮說,想像自己正在停止排便或避免放屁,試著由內擠壓並抬起直腸。擠壓10秒後放鬆5秒,重複10次。
2.深蹲(Squat)
蓮妮說,深蹲活動到臀肌並延展骨盆底肌,是簡易訓練臀肌、腹肌與骨盆底肌的方法。站姿下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腳趾朝前或稍微向外,接著往下蹲低,保持胸膛挺直,讓臀部往下降,讓大腿保持平行或靠近地面,由腳部驅動往上推回站立姿勢,重複上述動作8到12次。一旦能自信完成12次,可以加入壺鈴或啞鈴,舉在胸口高度。
3.腳趾點地運動(Tabletop toe tap)
蓮妮說,增強下腹部肌肉對骨盆底肌也有好處。啟動骨盆底肌時,腹橫肌也會啟動,反之亦然。首先臉朝上平躺,膝蓋彎曲90度並抬起腿,讓小腿與地面平行,其中一隻腳往下輕點地板,再抬回原本位置,並換另一隻腳往下點地板再收回,重複8到15次,確保挑戰足夠,直到核心肌群疲勞,難以維持姿勢就休息。
推薦文章
-
不用每天做!適合中高齡的三種超親民肌力運動 年輕10歲不是夢
-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熱辣滾燙〉肥胖也可能讓妳尿失禁
-
飯後只想躺平看電視懶得動?心外醫教將運動自然融入生活3個技巧
-
身體真正老化是幾歲?30歲就開始、急速惡化的年齡比你想的早
-
有運動血壓卻還是降不下來?專家:「吃錯東西」就無效, 運動飲料也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