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腸癌仍能保住肛門 放療+化療+磁振刀精確治療腫瘤
一名55歲男性健檢時發現低位直腸惡性腫瘤,大腸鏡及腹部電腦斷層顯示腸道已部分阻塞,且侵犯到骨盆腔淋巴結,確診為直腸腺癌,若直接手術切除恐無法保留肛門,日後生活得靠腸造口排便。由於患者強烈希望可以保留肛門,醫師先讓腫瘤縮小再動手術,順利保留肛門,讓患者維持生活與社交品質。
三軍總醫院放射物理科主任羅承翔指出,這名患者因為工作需要長途開車,確診第三期大腸腺癌,腫瘤位置離肛門口僅3公分,若進行外科手術,安全距離不足以保留肛門;但患者相當抗拒腸造口,焦慮會影響工作,因此被轉介到放射科治療。
三總放射治療科主任黃文彥表示,患者接受5次骨盆腔放射治療及12周化學治療,再接受自費的磁振刀治療,治療後一周就可正常上班。在外科手術前,大腸鏡檢查發現腫瘤已消除。
磁振刀即核磁共振導引放射治療,結合核磁共振影像加上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黃文彥表示,大部分腫瘤最清楚的影像檢查方式是核磁共振,但核磁共振的磁場會干擾放射治療,因此過去放療多以電腦斷層做影像導引。磁振刀可在放射治療時顯示腫瘤與正常組織界線、隨呼吸移動範圍,即時觀察腫瘤,確定放射線精準照射。
黃文彥提到,傳統治療時照射範圍會比腫瘤略大,避免因誤差而沒有照射到腫瘤,正常組織被照射到的機會因此增加。磁振刀可減少照射範圍,降低正常組織的傷害,精確治療腫瘤,提升治療成功率。
目前適用磁振刀的腫瘤包括腦瘤、頭頸癌、肺癌、乳癌、肝癌、胰臟癌、攝護腺癌、腎臟癌、或其他經評估適合的腫瘤。
推薦文章
-
恐威脅性命…肺炎鏈球菌「全年都有」 6類對象建議打疫苗
-
2025癌症論壇/以為是痔瘡出血,竟是大腸癌初期!林利霏分享「慢生活+早檢查」的黃金保命習慣
-
一看就知這是「可能罹胃癌的胃」資深外科醫解釋有無癌跡象的關鍵區別
-
35歲男只是去拔智齒「整個下顎錯被切除」術後還顏面受損癱瘓
-
臉上為什麼會長斑?雀斑、曬斑、老人斑⋯常見色斑7大類型,1種顏色當心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