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篩檢AI輔助系統全台率先引進 能判讀微小結節
肺癌已成台灣國癌,愈來愈多的人接受低劑量肺癌篩檢,因肺部結節若小於0.65公分,可能隱藏在血管,醫師不易判讀,衍生醫療糾紛;彰化縣員榮醫療體系去年引進肺癌篩檢AI輔助判讀系統,不但縮短篩檢判讀時間,也提高準確率,是肺部有小結節的患者佳音。
員榮醫療體系記者會,總院長張克士宣布,這套全台率先從美國引進的肺癌篩檢AI輔助判讀系統(ClearRead CT)正式啟用。
國內1名電視本土劇知名藝人曾是老菸槍,雖然已戒菸16年,最近因連續咳嗽,感覺不舒服,到員榮醫院接受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張克士說,臨床醫師結合這套AI輔助判讀系統,很快判讀右肺有0.2公分的小結節,算是非常早期發現的案例。
「透過這套判讀輔助系統,即使結節只有0.15公分左右的病灶,也會清楚顯現在影像上。」胸腔內科醫師林鴻慶說,傳統以胸部X光作為篩檢工具,很難發現直徑1公分以下的小結節,以致發現肺癌時通常已經是晚期,存活率不高,造成很多家庭憾事。
張克士說,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2016年9月核准這套世界最先進的系統,去年3月員榮醫療體系率先引進,並與中榮醫院合作進行研究,一年來輔助醫師判讀2千例,證實可縮短人工判讀時間26%,準確率提升到95%,今年4月間衛福部核准使用。
一個電腦斷層組像包含上百張切片影像,肺部結節外觀白白的,通常長到0.2公分以上都可判讀,達到0.8公分就需進行切片作組織分析並追蹤;若小於0.65,可能因隱藏在血管,會影響醫師判讀,讓接受篩檢的民眾以為很健康而心情鬆懈,不再追蹤。
張克士說,因小結節可能在1年內長到2.2公分,萬一接受篩檢的民眾拖了幾年再作篩檢,發覺小結節變成肺癌時,可能會抱怨醫師誤診而衍生醫療糾紛;有了這套AI判讀輔助系統,醫師可以更快、更準確判讀,讓肺部有小結節的患者及早接受追蹤與處理。
林鴻慶說,如果民眾持續咳嗽有痰超過一星期,或常感胸悶,呼吸不順暢,爬1、2層樓梯就會喘,建議趕快到醫院接受胸部X光或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及早發現,及早處理。
根據美國醫學研究,肺癌好發族群是55至74歲老菸槍,即每天1包菸超過30年,或每天2包菸超過15年者。「國內研究報告,指出抽菸不是導致肺癌的惟一因子,如二手菸、烹飪油煙、空氣細懸浮微粒(PM2.5)、家族遺傳等,都是重要的因子。」。
推薦文章
-
健保擴大給付肺癌第三代標靶 提升晚期病人存活率
-
響應癌症登月計畫 專家提4建言
-
洪惠風/心臟科醫師的環境健康議題:空汙、噪音與氣候變遷
-
汪建民肺腺癌56歲病逝 胸腔醫:以為是感冒咳嗽 當心已為肺癌早期症狀
-
汪建民不敵病魔住院1個月後離世 專家分析不抽菸得肺腺癌可能4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