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數據教會我的事/體內缺乏這種酵素 喝酒易提高罹癌風險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文/廖靜清
歲末年終聚餐,酒一杯一杯喝,小心飲酒過量提高罹患癌症機率!

歲末年終,聚餐、尾牙、春酒等活動一攤接一攤,熱鬧的場合免不了喝酒乾杯炒熱氣氛,但狂歡過後,除了隔天宿醉的威力,酒精造成的傷害不容小覷!有些人一喝酒就臉紅,被笑稱「關公臉」,其實這是一種酒精不耐症,代表身體代謝功能的解酒酶(ALDH2基因變異)異常,屬於先天的基因缺陷。

一喝酒就臉紅要注意!代表身體乙醛代謝力差

根據國健署統計,飲酒過量會提高罹患癌症機率、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易導致肥胖又傷肝。新光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解說,酒精又稱為「乙醇」,進入身體後會先被代謝成有毒性的乙醛,接著再代謝成無毒性的乙酸,然後排出體外,中間的機轉過程需要一種名為「乙醇去氫酶」的酵素。一喝酒就臉紅的人,是因為先天缺乏代謝酒精的酵素,導致乙醛在體內過量堆積,使血管擴張、酒後臉潮紅。

「喝酒後嘔吐難受,是身體發出警告的一種保護作用,吐完後繼續硬喝可能會酒精中毒。」柳朋馳說,酒精會造成全身性的影響,從消化系統到肝臟、腎臟、泌尿道以及女性婦科,免疫細胞來不及修復損傷的組織,讓身體處在發炎狀態,最後反覆發炎而致癌。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已將乙醛列為一級致癌物,有毒性的乙醛若無法正常代謝,就可能引發肝癌、乳癌、食道癌和胃癌。柳朋馳表示,喝酒臉紅並不是代謝循環好,而是少了解酒酵素,亞洲人的體質有近一半缺乏「乙醇去氫酶」,其中又以台灣的比例最高,居世界之冠。這些罹癌高危險群若再加上抽菸的循環效應,更增加了唾液中乙醛濃度。

頭頸癌的發生與酒精也有重要關聯,頭頸癌泛指頭部跟頸部以上的癌症,主要是呼吸道及消化道,包含了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喉癌、下咽癌等,近年來,頭頸癌已升上台灣十大癌症第6名。即使是少量飲酒,得到癌症的機會比不喝酒的人高出1.26倍,小酌不一定對身體有益處。柳朋馳強調,嗜「香檳酒」的民眾,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比一般人多出123倍!香菸、檳榔與酒皆是致癌因子,直接刺激黏膜造成癌症,就算少量攝取也等於是慢性中毒。

酒精致癌以男性居多 好發年齡有年輕化趨勢

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口腔惡性腫瘤已高居男性十大癌症死因中第4名,而頭頸癌病患近75%為中壯年藍領,多數接觸致癌危險物質時間較早,年輕時嗜菸酒或檳榔,導致好發年齡層低。飲酒也是造成肝臟損傷的重要危險因子,酒精的代謝物除了引發肝臟發炎、異常免疫反應之外,也容易因脂肪堆積而形成脂肪肝,提高肝硬化及肝癌風險。

酒類熱量高,大量飲酒會造成肥胖,女性經常飲酒、缺乏運動,容易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其中,飲酒的影響又比肥胖大,雖然女性對乳房篩檢的健康意識已有提高,但仍忽略了飲酒是致癌的重要因素。

有鑑於未成年飲酒對青少年身心的危害,政府加強宣導「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2017年的國內飲酒比率略降。另一項國健署公布的國人飲酒調查,台北市、台東縣、基隆縣為前三名縣市,與都會區聚會頻繁、原住民喝酒風氣盛行、港都商船貨運工人的飲酒習慣有關。酒精對健康的危害極大,特別需要節制,少量並在用餐時才飲酒,多喝水讓酒精排出體外。

1. 98年資料來源為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食品藥物管理局(前管制藥品管理局)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規劃辦理之「民國98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2. 102年資料來源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規劃辦理之「民國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3. 106年資料來源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規劃辦理之「民國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4. 有關飲酒係依據樣本個案面訪問卷資料,表中「不曾飲酒」係指「過去一年從未喝過酒(滴酒不沾)」,「曾經飲酒」係指「過去一年內曾飲用各種酒類之百分比(包括保力達B、維士比與藥酒,但不包含煮菜時加的酒或酒精成分已揮發的酒或舔一下)」。5. 表中樣本數採最大可利用值,百分比數值經加權調整。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規劃辦理之「民國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區間:106年(最新發布日期:2021-01-04)備註:1. 有關喝酒係依據樣本個案面訪問卷資料,表中「不曾飲酒」係指過去一年從未喝過酒(滴酒不沾),「曾經飲酒」係指過去一年內曾飲用各種酒類之百分比。2. 表中樣本數採最大可利用值,百分比數值經加權調整。3. 表中樣本數採最大可利用值,現住地縣市別統計排除1金門縣個案,百分比數值經加權調整。4. 現住地縣市別係依據99年12月25日五都改制後之縣市別分層。製表人: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陳韻如

🍺 飲酒適量是多少?

🧍 成年男性:每天不超過20克酒精,相當於2罐350ml、4.5%的啤酒、60 ml濃度較高的白酒。

🧍‍♀️ 成年女性:每天不超過10克酒精,相當於1罐350ml、4.5%的啤酒、30 ml濃度較高的白酒。

※各國對於「每日建議飲酒量」的標準不一樣,台灣人因身材較瘦矮,且易缺乏「乙醇去氫酶」,柳朋馳建議要更忌口。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癌症數據 頭頸癌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乙醇去氫酶 酒精不耐症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