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時間用來悲傷 台大醫助癌末童開心離開

中央社 台北15日電

不忍癌末孩子明明無藥可救,卻得不斷經歷急救的痛苦,台大醫師呂立多年推動兒童安寧緩和醫療,希望病童和家屬別把最後時間用來悲傷,而是透過安寧照顧,留下多一點美好回憶。

台大醫院小兒部兒童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今天出席台法兒童安寧緩和醫療交流活動時表示,台灣每年有超過25萬名兒童住院,近2年來,每年有超過1500名孩子因病過世,也是需要兒童安寧緩和醫療的對象。

呂立受訪時說,過去醫學教育總是告訴醫學生,「救命」是身為醫師的最重要目標,不論患者病情再糟,都應盡全力救命,因此多年前兒童加護病房裡,有多達一半孩子即便已是癌末,醫師們仍會以強心針、各種管路維持孩子的生命。

有一次,一名癌末孩子病情突然急轉直下,生命跡象時有時無,呂立連續急救了3天,依然無法救回孩子性命,看著那小小身軀滿是急救痕跡,已經嚴重變形,連原本的衣服都穿不回去,讓他內心充滿掙扎,心裡不斷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對孩子」。

後來他到美國波士頓的醫院進修,發現這麼一間國際級的大醫院,兒童加護病房竟幾乎沒有癌末孩童,讓他相當震驚,才明白兒童安寧緩和醫療的重要性,回台後他積極推動兒童安寧,希望給予孩子和家庭最好的照顧。

學習和遊玩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兩大重心,對於邁入疾病末期的病童同樣如此,呂立說,兒童安寧需要教育、發展心理、藝術治療等更多元的專業協助,讓孩子與家庭都不會留下永遠遺憾,獲得舒適與支持。

很多人認為,即將面臨死亡的病童才需要安寧緩和醫療,但呂立卻不這麼想。

他說,成人不舒服會說出來,但孩子不會,因此在孩子生命有危險、急救幾乎幫不上忙時,安寧緩和醫療就該介入,「生命如此珍貴,為什麼要拿來悲傷」,希望在人生最後時刻,替孩子、家長留下多一點快樂回憶。

安寧緩和醫療 兒童癌症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