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如龍不是罹患肺腺癌 其實是這種罕見腫瘤
資深演員馬如龍因癌症病逝,外傳他是因肺腺癌惡化,但馬如龍兒子黃士庭受訪時表示,父親不是肺腺癌,而是罹患是神經內分泌腫瘤,癌細胞擴散到脊椎和肝。腫瘤科專家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在神經或內分泌器官上長出,這類腫瘤較少見,依照惡性程度分成三等級,惡性最大的第三級致死率較高,須比照癌症腫瘤採化療,惡性程度較輕的第一、第二級,則有標靶藥物治療。
新光醫院腫瘤科主任季匡華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主要是長在神經或是內分泌器官,這類腫瘤生長較慢,患者會出現的症狀很多都是與消化道疾病類似,例如拉肚子、胃酸過多等腸胃道症狀,或是有些臉紅、盜汗等症狀,這是因為腫瘤生長的位置,會影響內分泌荷爾蒙分泌有關。
季匡華說,神經內分泌腫瘤依照細胞分裂多寡程度,病理上會將神經內分泌腫瘤分為三等級,其中惡性最高的第三級就類似癌症,致死率較一、二級高,三級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方面多採化療,而惡性度較低的第一、第二級則有標靶藥物。生長部位,例如肺小細胞癌就是神經內分泌瘤的一種,除了肺之外,還見過長在子宮、喉嚨、小腸、甲狀腺等部位的神經內分泌腫瘤。
而依照癌症希望基金會在網頁上的解釋,神經內分泌腫瘤為介於分泌荷爾蒙細胞與神經間的特殊細胞發生病變,腫瘤會分泌過量荷爾蒙引發功能性症狀,以發生比例而言,消化系統比例最高,包括前腸、中腸、後腸及胰臟,其次為肺部;患者大多沒有症狀,而在部分患者身上會產生不適的功能性症狀,如腹瀉、腹痛、咳嗽、氣喘、盜汗及胃酸過多或莫名的低血糖等,因症狀不易分辨,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需賴腸胃內科醫師確診。
推薦文章
-
完善早期肺癌防治拼圖 專家籲「早篩早治」無縫接軌
-
吳淡如爆「肺部一堆白點」 最新病況曝光
-
「霹靂火」秦楊右眼突失明!「人生變黑暗」左眼0.025視力崩潰絕望
-
早期肺癌輔助治療/陳育民:找出高風險族群,治療更有效益
-
早期肺癌輔助治療/張文震:LDCT篩檢擴大,早期治療成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