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鹼毒/未炮製0.2毫克就中毒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香港一名52歲男子因脖子痛,自行購買中藥材服用,結果出現烏頭類生物鹼中毒症狀,四肢、臉部和舌麻痺、冒汗且暈眩。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接到此一訊息,也通知中醫師公會全聯會、中藥商公會全聯會、藥師公會全聯會等轉知所屬會員,使用或販賣「烏頭、附子」中藥材,包裝上應載明是否經炮製區別。處方或調劑「烏頭、附子」等含烏頭鹼中藥材時,藥袋也應加註警語,提醒民眾注意。
烏頭因為含生物鹼,國內屢傳中毒案例。過去就曾發生過,中年夫婦購買陌生人兜售的「天山雪蓮」,結果中毒四肢發麻、呼吸急促送醫。
在日本推理作家東野圭吾所著「鳥人計畫」這本推理小說裡,揭露了運動界黑暗內幕,凶手也是以劇毒烏頭鹼,做為殺人的工具。
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吳明玲指出,目前的科學中藥及醫療院所的中藥外包裝或藥袋上,許多含烏頭藥方雖已經過炮製,但大多未註明此藥物的潛在危害,最好要標示得更清楚,提醒民眾注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院長鄭振鴻說,「烏頭」是毛莨科植物烏頭的主根,附根稱為「附子」。中醫裡的「四逆湯」放有烏頭,就是改善心臟病的救急藥;也有人關節疼痛時,拿來外敷鎮痛。
開業中醫師陳潮宗表示,烏頭或附子,都含有生物鹼,類似鴉片作用,能抗發炎、鎮痛、強心,中藥「八味地黃丸」會加入烏頭或附子這一味,即用來改善心律不整。
但未經過蒸煮等炮製過程的烏頭或附子,毒性是有炮製過程的一百倍,只要口服0.2毫克,就可能中毒。「藥與毒,是一體兩面。」鄭振鴻說,中藥材用得對,可以治病;用錯即可能傷身。
他不建議民眾自行購買烏頭或附子使用,最好是經中醫師診治,依指示服用。
※延伸閱讀》
推薦文章
-
5種常見保健食品可能損害心肝 醫警告恐提高心臟病及中風風險
-
心臟病發作拖10分鐘才就醫!心臟科醫師親身分享自己都忽略的警訊
-
一點胸痛不想大驚小怪?醫師分享這些輕微症狀可能是心臟病
-
林俊傑自曝「心跳亂了節奏」 醫示警:發病恐是這三大原因
-
只要3天睡眠不足就有事 研究:即使年輕也會增加罹患此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