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可望有解! 中研院小鼠研究存活率達九成
登革熱往往是台灣的防疫重點,目前也沒有治療特效藥,一般只能依靠支持性療法,但根據中央研究院最新研究,發現登革熱病毒侵略人體的關鍵細胞,研究團隊據此研發抗體,成功將感染登革病毒的小鼠存活率提升至90%。
中研院指出,感染登革熱時人體會產生發炎反應,像是發燒、冒疹,甚至是器官損傷,但炎症的發生機制並不清楚。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謝世良特聘研究員的最新研究發現,登革病毒會刺激血小板產生胞外囊泡(又稱胞外體),進而攻擊白血球,導致發炎病症。
謝世良在2008年的研究就指出,登革病毒侵入體內引發病症與巨噬細胞(一種白血球)表面的蛋白質受體C型凝集素CLEC5A有關。此次與陽明大學臨床醫學所博士生宋佩珊共同研究則進一步發現,另一個登革病毒侵略的關鍵,也就是血小板上的C型凝集素CLEC2。
研究發現,登革病毒入侵人體後會經由CLEC2,刺激血小板釋放胞外囊泡,再藉由囊泡攻擊巨噬細胞以及嗜中性白血球上的CLEC5A以及TLR-2受體,導致二種登革出血熱的途徑,一為促使巨噬細胞產生更多細胞激素,引發細胞激素風暴。
另一則為活化嗜中性白血球,觸發嗜中性白血球胞外捕捉網 (NETs),損害身體器官,造成自體免疫病症。
中研院指出,此研究奠基於謝世良2008年的研究發現,登革病毒入侵人體後,經由CLEC5A,除了會引發體內的細胞激素風暴外,體內也會異常出血;當時研發的抗體將感染登革病毒的小鼠存活率從0提升到50%,但治療效果始終無法再突破。
由於發現另一條入侵途徑,研究團隊遂在小鼠實驗中,使用TLR2抗體同時阻斷CLEC5A以及TLR2訊號。研究發現,此方法不僅有效降低登革病毒引起的細胞激素風暴,小鼠存活率也從50%提升至90%。
謝世良表示,此次發現完整的登革病毒入侵途徑,也證實CLEC5A及TLR2於登革病毒引起的發炎反應中扮演了重要的調控角色,更發現「胞外囊泡」竟然成為登革病毒用來攻擊人體的武器。未來將繼續探究胞外囊泡在感染炎症中的作用機轉,以及自體免疫疾病以及組織再生時,胞外囊泡是否也是重要的調控因子。
推薦文章
-
登革熱會人傳人?確診登革熱該掛哪一科?症狀、傳染路徑、防治方法一次看
-
滴麻油、放蒜頭九層塔能驅蚊、趕蟑螂?環境專家曝:只有一種成分有效
-
登革熱初期症狀也是發燒、頭痛、骨頭痛…得了流感、登革熱、新冠怎麼區別?
-
登革熱疫情險峻,專家教你了解3類型防蚊液,正確使用方式報你知!
-
登革熱疫情延燒 是否設前進指揮所 薛瑞元回應了